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时间:2022-08-13 09:10:05

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摘 要】语感是比较直接而且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语感使人不但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多读和多联想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感 阅读 联想

一、什么是语感

语感是比较直接而且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语感的能力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就能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但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语感能力差的人,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内涵的一鳞半爪,甚至曲解其意。

二、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一)多读

古人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广泛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提倡朗读与默读并重。一目十行的读,学生能感知的不是孤立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那么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号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等手段简化速读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广泛浏览,能拓展阅读范围,增加学生词汇,厚积薄发,促进学生的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读”是在语感习得过程中一个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很早教育学家就发现人在反复的诵读中,脑海中会贮存丰富的书面语言模式,促进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内化。读有多种,如朗读、精读、泛读等,类型不同对语感培养的侧重也就不同。朗读可使语感细腻,这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要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二)多联想

在读书时,老师要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画面,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难度适中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比如,会读古诗的学生,一见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立即会在眼前浮现出粉墙上红花的杏枝、园内姹紫嫣红的春色,还有诗人驻足抬眼的神态,迅速感受到诗人欣喜的心情和爱春惜春的感情,进而获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而且,更能由“红杏出墙”生发“幽香浮动”、“临风摇曳”等等联想。换了一个很少接触古诗的普通学生,一下子是感悟不出那么多诗中的意蕴的,剩下的只是一个文字的空壳。

多联想可以帮助我们感知意象,把握所传达的情感、哲理,体味言语的旨趣,进而实现整体的领悟,获得语感。正因为有了读,有了丰富活跃的想象与联想,语感才显得如此具体、生动、真切,才让人感觉到不是空洞的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是完全可以捉摸、可以把握的。

三、结论

学生在揣摩中懂得了作者文章的匠心所在,体味出文章的言外之意。联想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承载着传播信息重任的语言文字材料早已无法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了,任何一个人,穷其毕生精力,也只能揽取其中之一粟。语感强的人,获取信息的效率高,他所揽取的“一粟”相对而言也要大一点,在竞争中所拥有的素质资本当然也就充足一些。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具备高度的语感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马沟中学。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宜少不宜多 下一篇:语文课呼唤感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