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杠杆撬动“绿色产业”

时间:2022-08-13 07:09:16

信贷杠杆撬动“绿色产业”

位于湖北西部的十堰市,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有号称“世界水都、亚洲天池”的丹江口水库,还有极其丰富的林特、药材、茶叶等“特色资源”。如何把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农发行十堰市分行按照“高起点、上规模、有特色、重效益”的要求和“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杠杆的“撬动”作用,助推“绿色产业”的发展。

药库变“财富”

素有“华中天然药库”之称的房县,与神农架山水相连,中药材资源极其丰富。据史料记载,全县拥有中药材品种资源达2000多种。很多品种适宜人工种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展中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支持企业把中药材“宝库”变“财富”,运用信贷资金引导企业、农民走“兴山致富”之路,农发行房县支行先后投放贷款5.2亿元,支持湖北神农本草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发展。

“神农本草、地道中药”。走进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一条醒目的产品宣传语映入眼帘。步入宽敞的院落,各种中药材植物长势茂盛,仿佛置身于药材的“百花园”。在通过国家药品GMP达标认证的车间里,员工们正忙碌着对中药饮片进行分类、净制、炒制、蒸煮和切片,一切井然有序。在产品仓库里,上千种产品地有序地摆放在一排排药架上,整个中草药仓库散发着浓浓药香。

公司副总经理夏光清兴奋地拿起一袋中草药产品介绍说,公司是集中药材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信贷化药业生产经营企业。在农发行房县支行的信贷扶持下,公司先后购置加工机械80多台套,建立中药饮片生产车间两栋,按照GMP达标建设标准车间3000㎡,年设计加工生产中药饮片规模达到5000吨。同时,公司按照“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科研带生产、效益兴企助农民”的方式,采用订单的形式,分别在在房县、竹山、竹溪、神农架等方圆100多公里,建立中草药专业村和合作社近百个,发展绿色(GAP)订单种植农户3万户,其中100亩以上的农户达3000多户,药材面积6万亩,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的完整产业链。

夏光清还展示了一张公司与农民签订的订单:2012年5月24日,房县门古镇四方村农民高玉翠向该公司赊购桔梗种子13公斤、种植4.5亩。两年种植期间,公司还提供施肥、驱虫等技术指导。桔梗成熟后,若市场价高于订单保护价,则以市场价收购,若市场价低于订单保护价,则以保护价收购。通过这种“龙头企业十农户”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后顾之忧。目前,种药农民每亩收入达到2500――3000多元。真正实现了企业、农民双赢的目标。今年1-5月,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并通过订单模式,带动3万多农民实现兴药致富,亩产增收6000,年户均增收2.5万元。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湖北省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十堰,农发行扶持的神农本草、武当药业、武当动物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有效拉动了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年产中药材11.89万吨,实现年产值5.4亿元,中草药已成为十堰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红苕成“产业”

“两斤红薯一斤粉,增值效益提高八成。”在湖北郧府薯业有限公司红薯系列产品展台前,公司总经理韩堂武指着十多种新研制的产品,满脸兴奋地介绍说。为支持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上万户库区农民的“当家田地”被淹,为帮助库区农民致富,这位靠挖煤炭获得“第一桶金”的农民企业家,在农发行郧县支行的信贷支持下,以千家万户农民种植的红薯为原材料,按照 “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紧紧围绕“天然、有机、绿色”三大特色建设目标,引进、研发并推广红薯系列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出红薯淀粉、红薯粉丝、红薯方便粉丝,以及薯酥、薯片、薯粥等系列红薯休闲食品。红薯,这个往日贫困山区里的“土坷垃”摇身变成了库区农民产业致富的“金疙瘩”。

“红薯、苞谷、龙须草”是郧县“三宝”。据郧县农发行行长夏筠介绍,目前全县常年红薯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约占全县耕地的二分之一,年产鲜红薯约40万吨左右。农民种植红薯多为养猪,少量流通进入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红薯食品纷纷上了餐桌,红薯的保健食品开发前景乐观。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评选出最佳健康食品,而红薯被列为13种最佳蔬菜之首,被推选为“冠军菜”。仅红薯粉丝一项,十堰地区年需量达4000吨以上。

为把红薯做成“大产业”,近3年来,红薯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以本社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联合广大红薯种植农户,发挥合作社“联办广泛”的优势,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红薯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红薯生产种植技术、信息等服务。目前,郧县新增红薯种植面积10万亩,全县红薯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红薯产量达到60万吨,在市、县两级农业部门的配合下,新品种、新技术在专业合作社不断推广,红薯产量、品质也进一步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作为鄂西北唯一以红薯为加工对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郧府薯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先后在郧县安阳镇、梅铺镇新建紫薯种苗繁育基地3000余亩,并与中科院薯类研究所、湖北农科院合作打造中国第一大紫薯种苗繁育基地,对1000多户参与合作社经营的农户,实行“五统一”服务,即: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今年年初,农发行郧县支行投放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帮助公司与社员签订了长期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合同约定:当红薯的市场价高于最低保护价时,公司以市场价收购红薯合作社的鲜薯,反之,则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红薯合作社鲜薯。合作社再与各农户鉴定红薯生产合同,农户按合同组织生产,农民只专注于红薯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红薯的产量和品质,既不愁销路,也不担心价格,有效解决了农民种植红薯的后顾之忧。

木瓜变“金瓜”

夏初时节,站在位于南水北调水源处的汉江左岸——湖北省郧县杨溪铺镇千亩木瓜示范基地里,微风吹拂着碧绿的木瓜树,已挂果的木瓜,有鸡蛋大小,挂满枝头。湖北耀荣木瓜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伟忠拉起一枝挂满木瓜的树枝介绍说:“不到3年的时间,当这批木瓜树到盛果期后,公司将实现年处理木瓜1.5万吨的生产能力,可年产高档果醋、果酒等系列产品2.2吨,实现产值3.5亿元,带动近3000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移民走上产业致富的道路。”

木瓜,性温味酸,平肝和胃,舒筋活络,具有预防流感、护肝降酶、抗炎抑菌、降低血脂等功效,是卫生部2003年公布30个药食兼用果品之一。郧县地处鄂西北汉江上游的秦岭巴山东延余脉缓坡地带,坡耕地面积大,形成“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全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适宜木瓜生长。

根据郧县木瓜产业办公室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县木瓜种植面积约为22万亩。同时木瓜的栽培适应性强,其耕作简单,不需要锄草、松土,是很好的固土植物,对于土壤改良、环境保护有积极的作用。

郧县木瓜虽已经形成规模,但一直未能找到一条科技提升价值的兴业富民之路,致使木瓜种植大县,农民增产不增收,新农村建设速度缓慢。为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科技优势”,湖北耀荣木瓜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农发行郧县支行的信贷支持下,以木瓜为原材料,主要从事酿造食醋、木瓜系列产品深加工、农副新产品收购以及生物研究开发。

目前,公司与武汉工业学院、武汉市鑫宏食品酿造科研所开展了技术合作,研发出的《木瓜灵芝果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木瓜灵芝酵素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获得湖北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同时,公司2012年9月纳入国家14个扶贫攻坚区域之一――湖北秦巴山区区域扶持企业名录,并成为武汉工业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签订木瓜订单面积8万亩,亩产300公斤,产量为2.4万吨,按目前市场化原材料采购成本1600元/吨计算,仅木瓜果收购一项,每年为库区农民增收3840万元。目前,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食用木瓜果醋、果酒加工生产线各一条,生产的果汁、果酒和果醋等产品已打入华东、华北、鄂西北消费市场。

“木瓜”变成“金瓜”,依靠的不仅仅是政府的组织推动和龙头企业科技研发能力,更是农发行十堰市分行实施“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汉江库区移民为支撑,积极推动当地绿色产业链”延伸、发展信贷扶贫战略的体现。近三年来,农发行十堰市分行累计投放“绿色产业”贷款 19.6亿元,支持5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发展之路。

上一篇:铭记三农使命,全力惠泽百姓 下一篇:临淄农商行信贷精细化管理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