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中 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2 10:53:38

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中 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和哈特曼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8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研究组于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后施以回肠袢式造口术,对照组施以哈特曼术,均于3个月后行II期手术闭合造口。结果:两组患者I期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II期手术时间及I、II期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关键词:老年患者,梗阻性直乙结肠,哈特曼术,回肠袢式造口术

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致死率高[1]。病变致使近端肠管内充满粪便,有扩张性水肿,影响肠壁的正常血运,手术治疗切口缝合后,由于肠内细菌含量高,易造成感染,引发吻合口瘘,导致粪性腹膜炎等[2]。据报道,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达5%-30%,一旦发生粪性腹膜炎及感性休克,患者致死率高达25%-45%[3-4]。预防吻合口瘘、减少感染对于提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和哈特曼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58例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病例。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62-80岁,平均(73.8±11.3)岁。入选标准:(1)年龄>60岁;(2)经电子纤维肠镜下取病理样本活检确诊为直乙状结肠癌;(3)肠腔完全闭塞,内镜已无法通过肠腔;(4)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患者;(5)患者知情。

1.2分组方法

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组:研究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62-78岁,平均(73.2±10.7)岁;包括直肠癌18例,乙状结肠癌11例。对照组29例,男性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62-80岁,平均(74.2±11.6)岁;包括直肠癌16例,乙状结肠癌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直肠癌/乙状结肠癌分布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行I期肿瘤切除,全肠灌洗。研究组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将降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取距离回盲部20 cm左右位置预防性的施以回肠袢式造口,并于3个月后进行II期手术,闭合回肠造口。对照组采用哈特曼术:I期手术后直接直肠或远端结肠直接然后于结肠近端左下腹部位施以单腔造口,并于3个月后行II期手术,闭合造口。两组患者I期手术后均行胃肠减压、禁食、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补液、营养支持等,并行抗感染治疗。待肠时运恢复后给予流食摄入。

1.4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I、II期手术的时间、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以及I期术后肠造口并发症情况、II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处理应用PEMS 3.1软件,计数资料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为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当P

2 结果

2.1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

表1 两组患者I、II期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I期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II期手术时间及I、II期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 I期术后肠造口并发症情况

表2 两组患者I期术后肠造口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如表2所示,研究组患者I期术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2.3 II期术后并发症情况

表3 两组患者II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如表3所示,研究组患者II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直乙状结肠癌并发梗阻时,一方面需切除肿瘤病变组织,另一方面还需进行梗阻的排除[5],造口手术是解除梗阻的有效手段。直乙状结肠癌患者并发肠梗阻属于慢性病理过程,一般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可在较短时间内明显加重,造成患者痛苦和生活质量的下降[6]。肠梗阻发生后,肿瘤近端肠管出现扩张性水肿,内部被粪便充满,肠腔完全闭塞。粪便本身带有大量病原菌,再加上于肠内长期滞留大量增殖,易侵袭I期手术造口而引发感染等造口并发症,加重病情,提高致死率[7]。

对直乙状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多采用分期手术方法,回肠衬式造口和哈特曼术均为I期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常见的造口方法[8]。预防性造口可将粪便转流引出,造口建立在肠袢上,有助于避免粪便、肠内容物及细菌毒素等污染远端新建吻合口,从而减轻病原菌污染,预防吻合口感染、吻合口疝等并发症。回肠袢式造口术操作较为简便,且创伤小,术后易还纳,目前已经被临床认可和应用。

在本组研究中,研究组I期手术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II期术后切口疝、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回肠袢式造口术可有效预防和避免肠内病原菌的威胁,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预防因并发症而加重患者病情,不仅可提高生活质量,还可减少病死率。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I、II期术后患者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回肠袢式造口术的治疗效果较哈特曼术更好,尽快恢复患者肠蠕动,有助于早期恢复饮食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和提高预后。两组I期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II期手术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I期行回肠袢式造口术有利于促进II期手术的便捷性,提高II期手术效率,间接的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回肠袢式造口术应用于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减少I期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及II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II期术后排气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预后。

参考文献:

[1] 文黎明,陈先菊,李林艳,等. 肠镜下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15例直乙肠癌肠梗阻的临床应用[J]. 重庆医学,2011,40(16):1633-1634.

[2] 潘明波.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的外科治疗[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110-111.

[3] 钟智佳.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40例临床治疗分析[J]. 当代医学,2010,16(36):11-12.

[4] 胡大新,郭强.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急诊手术31例临床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2280-2282.

[5] 陈锦福. 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疗效对比[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133-134.

[6] Rondelli F,Reboldi P,Rulli A,et al. Loop ileostomy versus loop colostomy for fecal diversion after colorectal or coloanal anastomosis:a meta-analysis [J]. Int J Colorectal Dis,2009,24(5):479-488.

[7] 朱晓峰,张涛. 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4):551-552.

[8] 邓殿忠. 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中的疗效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6):58-60.

上一篇: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应用中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100例小儿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