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应用中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5-16 05:23:51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应用中的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口腔修复的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实施覆盖义齿修复,对修复前后的咀嚼效率和固定力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患者粘固后的咀嚼效率、固定力、义齿修复满意度均明显优于粘固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

关键词:口腔修复; 磁性附着体; 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观念的不断转变,人们逐渐提高了对于口腔修复的要求,传统的义齿修复由于美观性较差,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磁性附着体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口腔修复装置,主要是通过将义齿利用其和基牙处磁体之间存在的吸附作用,从而将义齿固定于种植体或基牙上[1]。磁性附着体具有咀嚼效率高、方便摘戴、异物感小、美观易清洁的特点,近年来在临床口腔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2]。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口腔修复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磁性附着体对于该类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口腔修复的患者,24例男性,36例女性,年龄分布为41~73岁,平均年龄为62.5±3.7岁,病程分布为5个月~4年,平均为12.8±1.6个月。其中包括14例上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29例下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及17例可摘局部覆盖义齿修复。所有患者均存在可利用缺损牙列,均未发生根间组织病变。

1.2 方法

1.2.1 基牙预备 于修复前1周实施根管治疗,将基牙平齐龈缘截断,并将根面磨成凹面,边缘为1mm,宽为45°,将颈缘制备为肩台,以确保要帽密和。于舌侧壁或根管口颊预备防旋转沟,直径为0.7mm,长为2mm,并根据根管形态将扁根管制备为变形,同时于根尖区留置2mm预备区。

1.2.2 制作根帽 由根管注入硅橡胶,并将根面完全覆盖,采用联合印模法进行颌弓及基牙模型的制备,并进行超硬石膏模型的灌注。在模型上进行根管内蜡型的制作,并将衔铁放置于根冠蜡型中较低的位置,保证颌平面同衔铁平面平行,包埋蜡型使用齿科钴铬合金进行根帽灌注。

1.2.3 制作义齿 根帽试戴满意后,将其通过Solobond Plus通用型光固化牙本质粘结剂同基牙相固定,选取日本爱知制钢株式会社生产的Magfit EX600W,400W磁性附着体同衔铁进行准确对位,确保磁性附着体表面的基板厚度足够,实施常规取模处理,并进行义齿的制备。

1.2.4 试戴及完成义齿 义齿完成后,进行1~2周的试戴,以确保口腔同义齿之间较好吻合,于义齿基托中进行磁性附着体的粘固,粘固前将一层锡箔纸放置于衔铁和磁体之间,确保二者之间保持0.1mm间隙,从而保证义齿存在充足的下沉空间。在对应的舌侧基托处进行排溢道的设置,将衔铁同磁体准确吸附,嘱咐患者在戴上义齿后进行数分钟的正中咬合,并注意清除多余溢出的塑料。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磁性附着体粘固前、粘固后即刻、粘固4周的固定力进行测定,同时根据吸光度发进行咀嚼效率的测量,并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修复前后舒适程度、义齿外观及语言功能影响的满意度,每项最高5分,同时对术后随访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咀嚼效率及固定力观察情况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粘固后即刻的咀嚼效率及固定力明显高于粘固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1 患者咀嚼效率及固定力观察结果

2.2 患者对于口腔修复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见表2.由表中数据可知,粘固后患者对于牙齿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粘固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2 患者对于口腔修复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2.3 治疗前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3.由表中数据可知,本次研究中,共计发生1例根面龋,2例牙龈炎及1例磁体脱落,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顺利修复。

表3 治疗前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传统口腔义齿修复主要是通过利用口内残根进附着体的设置,从而进行覆盖义齿修复,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保留残根,有利于为牙槽嵴的丰满度进行维护,缺点在于存在较明显的异物感,不利于进行口腔清洁,术后易引发牙龈炎[4]。因此近年来逐渐被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所取代。

磁性附着体的固定作用主要是利用基牙处同义齿的吸附作用,从而将种植体或基牙同义齿牢固吸附在一起,保证义齿的稳定。磁性附着体主要是由压根内部跟面板和义齿中的磁性附着体组成。本次研究中选用的Magfit EX600W,400W磁性附着体分别具有不同磁力,对于常规病例选用600W磁力,对于牙槽骨质不良、颌间垂直距离不足或牙根较短者可选用400W磁力。一般来说,在进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时仅需要2~4个磁性附着体即可达到满意固定效果。在粘固秦安,需注意将一层锡箔纸放置于衔铁和磁体之间,以保证义齿具有足够的下沉空间,避免义齿承受过度集中的咬合力导致基牙损伤。同时,为了保证磁体的位置准确,在制取印模时可将磁体吸附在跟面板上。另一方面,戴用义齿的过程中应定期进行义齿及口腔保健,避免发生牙龈炎等不良症状[5]。本次研究中,患者粘固后的咀嚼效率、固定力、义齿修复满意度均明显优于粘固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

综上所述,采用磁性附着体进行口腔修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夏青. 15例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体会[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14): 115-116.

[2] 邹红. 15例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7): 1114-1115.

[3] 许咏梅. 10例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2): 68-69.

[4] 苏晓东. 口腔修复中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8): 1856-1857.

[5] 李渠,刘明颖.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当代医学. 2012, 18(32): 18-19.

上一篇: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中 不同手术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