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

时间:2022-08-12 10:20:56

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

【摘要】ICU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影响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影响睡眠的因素有很多,护士应尽心尽责,通过对睡眠障碍原因的分析,进行有效的护理,减轻睡眠障碍对疾病的影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ICU;睡眠障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29-02睡眠不仅是一种生理需要,更是一种能力。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容易受疾病和环境的干扰,而影响睡眠质量,这样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和负性情绪[1]。睡眠是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生理现象,是恢复疲劳的有效方法,它对人体具有解除疲劳和恢复体力的作用[2]。而夜间睡眠障碍者易引起夜间的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周期性波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增加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率[3]。而ICU患者由于环境变化,各种仪器的使用,疾病本身的影响等原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睡眠质量的要求也有了改变。ICU患者作为特定的人群更需要充足的睡眠,睡眠形态紊乱的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精神、体力的恢复及疾病的愈后。因此,明确睡眠障碍的护理方法,改善睡眠质量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4]。1睡眠障碍的定义及表现

1.1睡眠障碍的定义睡眠障碍是由于器质性或非器质性因素导致睡眠的量、质或时序的变化及失眠、嗜睡、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或睡眠中出现异常的发作性事件即睡行症、夜惊症、梦靥症等[5]。

1.2睡眠障碍的表现睡眠障碍是失眠症的主要表现,可表现为初段失眠(入睡困难),中段睡眠(睡眠浅,易醒)、末段睡眠(早醒),也可表现为多梦、无睡眠感、睡醒后仍感乏力等,上述症状亦可混合存在[6-7]。而ICU患者主要表现以下几种:

1.2.1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昼夜性睡眠倒置)ICU是挽救危重患者的集中病房,各项紧急的治疗和检查会在一天24小时随时发生,而且比较频繁。因此不可避免的睡眠活动会发生昼夜性节律的去同步化,患者大部分睡眠效果较差,极易被惊醒。患者往往表现出焦虑,沮丧,不安,躁动,疲倦,感到特别不适。

1.2.2睡眠丧失睡眠是由NREM(不速动眼阶段)及REM(速动眼阶段)两个睡眠阶段组成,睡眠丧失往往减少REM睡眠。ICU术后患者大都难以入睡,入睡时间增加,总的睡眠时间减少,导致REM睡眠的不成比例减少。睡眠丧失使患者身体疲劳,神经、肌肉活动不协调,心理状况不佳,严重者可发生神经官能症及精神障碍[6]。

1.2.3睡眠中断ICU病房内随时可能抢救及治疗,检查项目繁多,监护仪器的声音,医护人员开关门声、操作声,使患者的睡眠很可能被中断,因此不能保证睡眠的连续性,无法完成九十分钟的睡眠周期。如果睡眠被打断时,睡眠周期会从头开始,不会续接清醒前的睡眠。所以睡眠中断会导致睡眠丧失,并且增加睡眠阶段的转换次数。由于睡眠次数的增加会导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刺激快速地改变,很可能会发生心律不齐,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7]。

1.2.4睡眠的剥夺如心脏病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闷、气促,疾病本身及病情缓解的过程都极易引起患者焦虑、恐惧、加上ICU患者不允许家属陪护,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紧张、不适应。患者的大脑思维活动增加,使患者入睡时间延长,有效睡眠时间减少[8]。2睡眠障碍的原因

2.1疾病疼痛与舒适的影响疾病引起的不适:气短、胸闷、胸痛等病理性因素的影响、使患者难以入睡、如心力衰竭患者夜间气短、心悸、胸闷、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常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又由于夜间平卧位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使患者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睡眠[10-11]。一些疾病表现为疼痛,如:急性胰腺炎,心绞痛,消化性溃疡,还有术后患者因切口剧痛腹胀等不适使患者痛苦不堪,难以入睡。哮喘频繁的咳嗽,颅内压升高导致头痛,尿路感染引起尿急尿频尿痛。二氧化碳蓄积,尿毒症前期等病人可出现兴奋躁动者可直接影响睡眠。ICU患者需采取各种有创性治疗和监测,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留置中心静脉,CRRT治疗。留置导尿管胃管等。导致患者恐惧疼痛加强,影响睡眠。躯体活动受限,不能采取舒适的卧位,不适使骨骼处于紧张状态,刺激大脑,促使睡眠觉醒。对患者制动“保护性约束”实际使用中存在不自觉的伤害,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增加激动,逆反,丧失尊严,恐惧等一系列反应。

2.2心理因素ICU患者心情复杂,有离开亲人的孤独寂寞感及因为患病而紧张、焦虑、恐惧、对疾病检查、治疗、经济负担、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各种顾虑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睡眠状态[2-9]。

2.3经济因素有些患者因为工资收入低,家庭经济条件差,或没有参加医保等原因,担心医疗费过高影响今后的生活,思想负担压力大而影响睡眠。

2.4环境影响对ICU环境和医务人员陌生,对各种检查治疗存在顾虑,对疾病不了解,担心预后差,病程长,反复发作或者暂无特殊治疗方法。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入睡困难。由于ICU需要方便书写护理记录,通常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照明,导致患者无法区别白天夜晚,丧失自然节律,而引起昼夜颠倒,导致睡眠障碍。

2.4.1隔离因素限制探视使病人与熟悉的人分开,与自己周围熟悉的环境隔离,倍感孤独,有与世隔绝感,从而深感不安影响睡眠。

2.4.2同病室因素ICU的特殊性,经常会把不同性别不同病种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置于统一病室,当同病室患者发生病情变化需要抢救时,医务人员紧张的节奏,多种抢救设备的使用,会增加周围患者的恐惧感。

2.4.3交流障碍的影响ICU患者因无法全面了解医疗护理程序及目的,容易诱发失眠焦虑等生理反应。特别是一些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因为与医护人员或家属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导致患者认知能力下降,有挫败,人格丧失和极大的不安全感,从而导致睡眠障碍。

2.4.4精神影响约束是ICU的一种常见护理手段,目的是避免患者自行将留置的各种导管拔出影响治疗,但是这样就大大加重患者的烦躁情绪,使其尊严受损。ICU患者由于观察病情需要,以及各种管线的影响,常常被脱掉衣服,使心理上感到屈辱,尊严受到伤害,心理压抑而影响睡眠。

2.5噪音噪音对患者的睡眠影响不容忽视,各种机械设备运转声音,监护设备报警声,负压吸一器的抽吸声,同病室患者的抢救声,医护人员操作、交谈声及走路声、开关门声等等。都会导致患者心律增快,血压升高,病情加重而难以入睡。加之频繁的护理操作,使病人没有完整的睡眠周期,昼夜睡眠节律倒转,导致睡眠紊乱[12]。

2.6药物因素重症患者的一些药物如:强心药,抗高血压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也是影响睡眠紊乱的重要原因,利尿剂可以导致夜尿增多,因而影响睡眠;长期不适当应用安眠药,易产生药物依赖或出现戒断反应,使原有的睡眠障碍加重[14]。所以熟悉各种药物的药效,选择恰当的给药时间,可以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3护理方法

3.1心理护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ICU护士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介绍环境及ICU特点,加强巡视,了解患者需要,及时发现患者情绪变化,根据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用恰当的语言解释病情和预后,介绍成功的实例,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介绍ICU使用的仪器监护仪,输液泵,留置各种引流管,人工气道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消除神秘感。要固定好身体上各种管道如:输氧管,输液管,留置尿管,胃管等,整理好医疗仪器上的各种管线,告知患者如何活动不会影响医疗仪器的正常使用,避免长时间同一,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适时轻拍触摸或握紧患者的手,告诉患者24小时都有护士在身边守护,任何细微的变化护士都会及时发现并处理,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把病情好转的情况告诉患者,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常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找到更有效的沟通心理安慰方法。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建立信任。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不能用语言表达,要多与患者沟通,教患者用手势书写或画片表达想法。翻身更换尿垫应注意遮挡屏风。同病室患者抢救时,应注意遮挡屏风,医护人员要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以免加重清醒患者紧张情绪。

3.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噪音是提高睡眠质量的重要保证,重视外部环境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ICU中一半的噪音是可控制的,工作人员的谈话声,被患者认为是噪音的主要来源。监护仪、病房信号灯的报警声关到最小,保持病房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等。室温:根据患者的要求和习惯,关闭门窗,调节室内温度:夏季适宜的温度25-28℃,冬季18-22℃,相对湿度50-60%,拉上窗帘(最好是深色)遮挡室外光线,关闭照明灯,可根据需要打开洗手间灯,床头小夜灯等方法,创造舒适、安静、光线暗淡的睡眠环境。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轻拿轻放,积极治疗睡眠伴随症状,应根据病情积极治疗并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应集中在白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逸的睡眠环境[15]。

3.3提供舒适的护理身体不适,手术疼痛,制动等有关,应该在保证符合生理功能的基础保证舒适,尽量缩小创面切口张力,引流管固定松紧适宜,制动的肢体衬垫要柔软,平整。身体不适与使用呼吸机,监护仪有关,应把螺纹管调整合适,避免过于牵拉,血压平稳尽量减少测量次数,导连线不压在身体下。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改善床单位用品的软硬度,满足患者的需要,保持床铺整洁无渣屑。同时对呼吸困难、胸痛、气促、发作无法入睡的患者,予以积极有效的原发病治疗,对症处理,做好舒适护理。

3.4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与习惯晚餐不要过饱或过少;补充与睡眠有关的各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钙、镁、铁、锌等。午睡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控制在30分钟至1小时左右为宜;睡前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清洁口腔,洗脸洗手,排空大小便,清洁会阴和臀部,使患者感到身体清爽,有热水泡脚习惯的应给予满足。患者睡眠时宜穿宽松、柔软的内衣;指导患者正确的睡眠姿势,主动倾听患者有关睡眠的主诉,协助采取适当的卧位,对腰腿痛的患者要使其在放松的情况下,采取舒适的卧位睡眠,对受压部位按摩,以减轻疼痛;及时解除和控制患者身体的不适如:疼痛、气喘、胸闷、瘙痒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16]。

3.5音乐疗法音乐疗法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可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减少,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增加,减轻焦虑、缓解疼痛,使患者产生舒适感,可促进患者入睡。所以,对病情稳定的患者,睡前给予耳机倾听一些曲调优美的舒缓音乐,有利于消除紧张、焦虑、转移注意力以促进睡眠[18]。

3.6与家属有效沟通常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让家属知道经常性的关心与鼓励才能使患者的心灵得到极大的安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减少因为思想顾虑对睡眠的影响[19]。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当所有促进睡眠的方法都无效时,应遵医嘱谨慎使用安眠药,并注意用药反应及安全,睡前上床后给药,避免药物发生作用,造成摔伤等意外,避免长时间使用安眠药产生抗药性[20]。4小结

睡眠是最好的恢复健康的手段,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生理现象,ICU患者作为特定的人群更需要充足睡眠。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康复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良好的睡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睡眠障碍是ICU患者的常见症状,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刚住院的患者更为严重,环境的突然改变,将使患者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下降,延长住院时间。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根据患者的表现,综合的分析其原因,运用多种护理方法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而睡眠障碍的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在评估护理措施的结果时应细心观察,以防停止正确的护理方法;总之睡眠障碍的护理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改善的工作,护理同仁应不断学习、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利用优质护理的思维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参考文献

[1]陈虹.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8,25(17):14-16.

[2]高晓新.现代护理,2009 NO.07(127-128).

[3]银朝辉.100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5):1875.

[4]朱小玲.睡眠干预对呼吸内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7,28(20):31-32.

[5]郭钟玲.睡眠障碍患者失眠机制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8(10):697-698.

[6]谈新越.ICU眠障碍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18(1):46-47.

[7]师美兰.现代精神病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734-744.

[8]张秀华,王玲玲,杨兰菊.心脏监护病房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06,(05):35-36.

[9]李慧聪.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1(22):88.

[10]林尽.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7):1064-1065.

[11]孙丽云.心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2(3):530.

[12]林.ICU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0(9B):14-15.

[13]张倩.ICU高技术应用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8,15(2):5.

[14]赵林.脑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J].社会医学杂志,2009,7(9):9.

[15]陈国英.ICU监护室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学,2008,26(2):279-280.

[16]窦丽君.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研究,2009,23(9B):2378-2379.

[17]韩希芬.骨转移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护理[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9,27(21):127.

[18]荣金明.ICU综合征及音乐疗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9,6(3):103-104.

[19]任巧玲.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84.

[20]侯东强.睡眠障碍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0,13(21):3864.

上一篇:试析内科护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青光眼手术患者舒适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