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复苏,小心“股市病”复发

时间:2022-08-12 09:11:56

股市复苏,小心“股市病”复发

2008年,上证股指从6000多点一路狂跌到1500多点,很多股民被套,股价缩水达80%~90%。在此情况下,精神失常者有之,心肌梗死者有之,寻短见者有之,浩浩荡荡的股民队伍,因炒股而诱发的大大小小的身心疾病――“股市病”似乎无人幸免……随着时间的推移,股民的创痛惭惭被抚平,人们终于接受了眼前的亏损。2009年5月中旬,股指又悄无声息地上爬到2600多点,股市似乎又有复苏的迹象。于是,很多股民好了伤疤忘了痛,摩拳擦掌地杀回股市,大有要把当年亏损夺回来之势。针对当前“紧迫”的形势,本刊约请医学专家告诫股民――

认识“股市病”

读者朋友们,最近看过陶红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春草》吧?在这部剧中,春草本来和她的丈夫开了个杂货铺,生活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是春草的丈夫经不住炒股的诱惑,放下本来稳稳当当的生意不做,只想到炒股就能发大财。结果把本钱赔得精光,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股市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竞技场,“赚”和“赔”随时牵动着股民的每一根神经,瞬息万变的股市行情和惴惴不安的焦虑恐慌使大脑持续超负荷运转,消极的负性情绪反应不仅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机能失调,而且大大削弱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神经官能症等身心疾患的发病率增加。于是,有专家把股票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一系列危害称为“股市病”。

“股市病”有哪些

炒股除了对股民的心理冲击,还会给股民身体带来种种恶劣影响。

失眠

股市大涨大跌时,绝大部分人在心理上是能够承受的。但是对一些平时就容易担惊受怕的人来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可能更容易出现反常,比如期望值过高,现实却未达到预期,有的甚至亏损,都会造成这些股民情绪波动,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进而可引起失眠、焦虑、情绪失常等问题。另外,交易所的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人的紧张情绪,比如周围人的议论声、大屏幕不停滚动的股价信息等,都会给股民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因此,股民在炒股时首先要有风险意识,抱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期望值不要过高;其次,最好将股票当作一种投资而非投机,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很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引发焦虑、失眠等问题。对于因炒股而引起的短暂焦虑、失眠,一般不需要药物干预。

眼睛伤害

在证券营业厅的红绿大屏幕上,股票行情的不停闪烁变换,对眼睛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同时,反差很大的亮度和色度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出现视觉疲劳,视觉的过度疲劳就会引起房水运行受阻,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易诱发青光眼。而干眼症、白内障、角膜溃疡和视网膜剥脱等,也是长期使用电脑或长期面对屏幕的股民易患的眼病。短期会出现视觉疲劳,长此以往会加快视力退化。

因此,股民不要长时间盯着显示屏,最好每半小时远眺一次,并适当闭眼休息,有干眼症等眼疾的患者或眼干涩不适的股民,可适当使用人工泪液或与泪液pH值相似的眼用喷雾,这些对视疲劳的缓解和视力保护是很有帮助的。如有眼睛肿痛、怕光、流泪等症状,应及早去医院诊治,不要自行随便用药。已确诊为角膜炎的患者应严格按医嘱点眼药水,避免在阳光或强光下视物,注意眼部休息。

颈椎病

长时间泡在交易大厅,仰头看屏幕,或者盯在电脑前不动,都很容易引起骨质增生、椎体变形等骨质病变,以及颈椎病和椎间盘突出等一些慢性疼痛病,还可造成颈、肩、背肌酸堆积。表现为肩膀酸痛、腰椎发麻,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走路,只要稍微一动,就容易疲劳。成年人一般从35岁后就开始有钙流失,中老年人的肌肉、韧带的弹性不如年轻人好,平视屏幕看股市行情对脊椎的影响最大。

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胃溃疡影响很大。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分忧虑对大脑皮层产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丘脑下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或丧失,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溃疡的愈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是治愈胃溃疡的关键。因此有胃溃疡的人最好不要炒股。

理性炒股,避免心理疾病

只要是股民,便通常会觉得有一股莫名的压力。亏了自不必说,倘若股票卖出赚了钱,但卖出后看到股票价格还往上蹿,心里仍然不是滋味。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脑海里总出现股票大盘的情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内分泌紊乱,可诱发一些心身疾病如甲亢等。此外,股票的涨跌,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悲观、沉默,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还有的人萎靡不振,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如果没有进行心理干预,很容易导致焦虑症或者抑郁症。

那么,如何避免出现心理疾病呢?

首先,不要沉浸在股评或投资的话题中,少看相关书籍,可以通过外出散心等方式放松心情;其次,正确对待当前的亏损;对于已经亏损的股民,家人、朋友都应该对他们表示关心、理解和安慰。

炒股常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失眠等。常言道,“治人先治心”,只要把心里的疙瘩解开,就能把自己从苦难的股海中救起。

1.分析被套的原因市场是不可预测的,要不然它的风险性及趣味性就荡然无存了,它的吸引力也就没有了。投资股票赔钱有很多种,一种是低级的操作错误,即本该“卖出”的,因为紧张实际操作时变成“买入”了;一种是对后市未能作出正确判断,在浅套或盈利时未能及时卖出;还有就是没时间看盘,当知道消息后已然太晚,股票已处于深套中。知道被套的原因,懂得自己是如何“进去”,然后想办法如何“出来”,这样就会心中有数,做到心安理得。自我反省当然很有必要,但千万不要因此而过于自责。

2.阿Q心理面对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个人是很渺小的。股票被套了,股民要有点阿Q心理,自己宽慰自己。比如,被套的又不是我一个人,连股神巴菲特都不能幸免,何况我们这些初涉股市的小股民!反正买股票的钱是三、五年内不用的钱,就当存银行。套起了,总有解套之日,有被套五年之久的,最终也解套了嘛!想想这些,就不会过分自责了。

3.宽容心理不要因短期亏损而失去信心,应该关心的是市场的长期走势。只要看好中国经济,看好所选的行业,看好所选的公司,就坚决持有。

4.心理求助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要转而向家人、朋友乃至社会福利机构求助。如果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可找心理医生帮忙。

炒股“炒出”精神症状怎么办

股民沉迷于股市,可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一般经过自我心理调节或医生的心理治疗,可以缓解;但有部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治疗。有的股民严重时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这时必须送到心理医院治疗。治疗药物有:

1.抗焦虑药,又称弱安定剂,是一组主要用以消除紧张和焦虑症状的药物。常用的有安定、去甲羟基安定、硝基安定、氟安定、甲丙氨酯、卡立普多、定泰乐、芬那露、谷维素等。其中谷维素主要是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不仅能改善焦虑状态,对焦虑形成的失眠也有较好的作用。

2.抗抑郁药,是一组用于治疗抑郁症状的精神活性药物,有时也用于治疗某些其他特定状况,如焦虑、惊恐,或强迫症状。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疾病伴发的抑郁情绪。此类药物有阿米替林、多虑平、丙咪嗪和氯丙咪嗪等,为治疗抑郁症所首选。此外,还有较新推出的新型抗抑郁药,如瑞美隆、万拉法新等。

3.抗精神病药,可用于治疗各类精神病。氯丙嗪是这类药物的代表,较为常用的还有奋乃静、氟哌啶醇和氯氮平等。

股市低迷,您的心态调好了吗

作为普通人,就无法规避人性的弱点:贪婪、恐惧、盲从、侥幸。股票市场上,因为种种情况出现判断失误和损失,都是正常的。谁都希望自己成功,谁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但真正能够实现梦想的人是少数。知识可通过学习补充,经验可靠实践积累,而心理素质的提高却只能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摔打磨练来完成。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自2007年11月以来,股指不断下探,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上证综指仍有45%的跌幅,股民的信心仍处于低点。

1.股市低迷,投资者保持良好心态最重要。看一看国外的投资大师在股市低迷的时候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再忍一忍!因为“守得云开见明月”。

2.虽然市场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但一些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市场的投资价值。

3.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最重要。比如:2002年,有两位投资者都在35元左右的价位买入“贵州茅台”,一位投资者不愿承受短期的市场波动,选择卖出;而另一位长期坚持价值投资,后来获得超额的回报。所以,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忽略短期的市场波动,注重长线投资价值,这样的投资者在未来一定会有良好的投资回报。

4.越是在复杂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更应该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理性地对待当前的市况。盲目杀跌并不可取,对于严重超跌、且有良好基本面支撑和成长潜力的品种,反而可以进行有选择性的投资布局。

投身股市,您适合吗

为了防止股市病的产生,有几种人最好不要玩股票:一是身体有严重疾病的人;二是心理上适应能力不强,不能承受大的挫折和打击的人;三是家庭经济紧张、生活本来就非常困难者;四是缺乏社会心理支持者,包括人际关系长期紧张、性格孤僻、婚姻破裂者等。因为人们在遇到危机时需要得到亲友的关怀、支持,即需要相应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这在遇到股价暴跌时显得特别重要。此外――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适合炒股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很多严重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如果血压控制得不好,常常会突然发生急性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著名相声演员侯跃文和马季就因为心脏病急性发作,先后在北京猝死。在看世界杯足球赛比赛期间,因为情绪激动而猝死的例子,也有很多报道。和看足球赛比起来,炒股还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加容易使当事人情绪激动,一激动就容易使血压剧烈波动。因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适合炒股。

有特殊性格的人不适合炒股

炒股是一项要求很高的经营项目,需要炒股者具备有关金融、证券、股票的基本知识,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一位成功的炒股者,需要能够及时而且理智地作出决断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平时他们做事就谨小慎微,遇事前思后想,当需要他们很快下定决心时,他们却长时间犹豫不决,总是拿不定主意。有这种性格的人不适合炒股。除此之外,有些人容易冲动,常常做事不计后果,“干了再说。”还有些人常常感情用事,在做重大决定之前常常缺乏理性的分析。以上这些性格比较特殊的人,都不适合炒股。

有过精神疾病的不适合炒股

精神疾病有好几十种。但是所有的精神疾病大体上可以分为轻性精神病和重性精神病两大类。属于轻性精神病的有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等。这类疾病的发病和既往生活事件(强烈的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关系。虽然这类病人现在精神已经正常,但还是要尽量避免再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所以这样的人不适合炒股。属于重性精神病的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等。这类精神病人的病情容易复发和波动,即使已经临床治愈,也不适合炒股。如果病情还只是好转,那么病情波动的可能性非常大,就更不应炒股。

老年人最好不要炒股

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易发人群,心理较为脆弱,很容易在心情紧张、焦虑的情况下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抢救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特别是有的老年人,本来就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胃病和颈椎病等疾病,加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长期休息不好,股市轻微的波动都会造成他们精神紧张、情绪失控,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老年人最好不要炒股。

青少年也不宜炒股

青少年的心理还不成熟,他们可能把股市当成一种游戏,但是他们并不具备承受风险的心理,也就是说,他们想得更多的是赚钱。但是赚钱并非那么简单,如果好赚钱,大家都去买股票了,这个世界就没有穷人了。有人认为,反正只有那点压岁钱,就算亏了,也损失不大。家长可以这样想,青少年就未必会理解,他们希望赚钱用于上学和找工作,一旦亏空,对他们是个不小的打击。

炒股是市场投机行为,青少年炒股会导致很多危害:第一,危害劳动就业观。他们认为在股市里投机,赚钱轻松,可以不劳而获,把炒股当做职业,而不再想找份依靠诚实劳动的踏实工作了。第二,会影响他们的财富观甚至人生观。如果个别青少年靠炒股就能赚大钱,就能轻易发家致富,这对于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意识会造成混乱,甚至颠覆性的破坏他们既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影响学业和工作。炒股是非常牵扯精力的事情,交易时段周一到周五,正是上课和工作的时间段,炒股不影响学业和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第四,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过去有部电影叫做《股疯》,形象地表现出炒股对心理的冲击和刺激,有时候的确会令人疯狂。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承受能力很差,容易沉迷其中,甚至可能做出傻事。第五,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哪来的钱炒股?还不是从生活费里挤出来、省出来的?少年还在长身体,长时间节衣缩食的过日子,难保身体不出问题;如果炒股赚了钱,大吃大喝起来,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规律饮食最容易导致肠胃病,若转成慢性,更会贻害终生。

上一篇:腿“抽筋”,为啥补钙没有用 下一篇:小动作延缓面部衰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