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JWJ―C2型计轴传感器工作的稳定性

时间:2022-08-12 05:02:44

提高JWJ―C2型计轴传感器工作的稳定性

摘 要:以解决沙害地段对计轴设备的外界干扰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调查分析,对临策线荒漠区、无人区"JWJ-C2型"计轴电路工作参数实施改进,提高其工作稳定性,并进行多次实用性、破坏性试验,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计轴设备;电路参数改进;提高稳定性

1 计轴设备构成及基本原理

1.1 系统结构

系统由车轮传感器、车轮电子检测器(ADE)、计轴主机、轴数显示器、传输通道及结合电路等构成。见图1。

1.2 系统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车轮传感器安装在进站信号机内方2~3m处,用于检查甲站与乙站区间的占用和空闲状态。当区间处于空闲状态,办理由甲站至乙站发车进路,通过计轴设备与结合电路(包括与半自动闭塞结合电路)构成自动站间闭塞。当列车出发、车轮驶入车轮传感器(A)作用区域时,甲站微机开始计轴,并判别列车运行方向,确定对轴数是累加计数还是递减计数。这时B计数结果为零,两站的微机通过站间传输通道互传轴数信息,经比较不一致后,同时发出区间占用信息,区间轨道继电器(QGJ)落下。当列车完全通过A端,A计数结果为N(列车轴数);当列车驶离区间时,经过车轮传感器(B)作用区域时,乙站微机开始计轴,经两站的微机比较结果一致,同时输出区间空闲信息,驱动区间轨道继电器(QGJ)吸起。当列车完全进入乙站股道后,站间闭塞自动复原。

1.3 计轴设备基本原理

1.3.1 轴脉冲的形成

计轴设备采用电磁式有源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有车轮通过时产生磁场变化而检测到轮轴信号。车轮传感器的每套磁头包括发送(T)和接收(R)两个磁头,发送磁头安装在钢轨外侧,接收磁头安装在钢轨内侧。发送磁头的线圈和接收磁头的线圈及钢轨的几何形状如图2所示,发送线圈S和接收线圈E产生的磁通环绕过钢轨后形成两个磁通Φ1、Φ2,它们以不同的路径、相反的方向穿过接收线圈E。在没有车轮经过车轮传感器时,此时磁通Φ1远大于Φ2,在接收线圈内感应出一定的交流电压信号,其相位与发送电压相位相同。当有车轮经过车轮传感器时,由于车轮的屏蔽作用,整个磁通桥路发生变化,此时Φ1减小、Φ2增大,在接收线圈内感应的交流电压相位与发送电压相位相反。该相位变化经车轮电子检测器电路处理后,即形成了轴脉冲信号。

JWJ-C2型微机计轴设备的车轮传感器包括主传感器和辅助传感器,主传感器由两套磁头构成,辅助传感器由一套磁头构成。主、辅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同一枕木空的两根钢轨上。当车轮经过时产生轴脉冲如图3所示。

1.3.2 计轴基本工作原理

计轴基本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基于列车(车辆)驶入和驶出计轴点所监视的区段时所记录轴数的比较结果,以此确定该区段的占用或空闲状态。当列车从所检查区段的A端进入,车轮驶入车轮传感器(A)作用区域时,微机开始计数,并判别运行方向,确定对轴数是累加计数还是递减计数。这时B计数结果为零,微机根据轴数信息,经比较不一致后,发出区段占用信息,控制该区段轨道继电器落下。当列车完全通过A端,A计数结果为N(列车轴数)。当列车驶离区段时,经过车轮传感器(B)计数为N,经微机比较结果一致,输出区段空闲信息,控制该区段轨道继电器吸起。

1.3.3 主要技术指标

(1)车轮传感器信号频率:主传感器2套磁头的工作频率f1=28.00kHz±0.50kHz,f2=24.00kHz±0.50kHz;辅助传感器的工作频率f3=20.00kHz±0.50kHz。(2)应变时间:占用不大于1s,空闲不大于2s。(3)系统供电电源:交流220V(电源允许波动范围:187V~242V),50Hz±1Hz;计轴设备配UPS电源,不间断供电时间不小于60min。(4)功耗:每个运算器功耗为50W,每个车轮电子检测器功耗为15W,维护机最大功耗为300W。(5)室内设备与计轴点之间最大通信距离4km。

2 计轴主要单元设备的构成及原理

2.1 计轴主要单元设备的构成

计轴主机的构成:计轴主机由主机机柜、运算器、防雷组匣、不间断电源及维护机或监控机等组成。(如图5所示)

2.2 运算器(以J・YG2-4型运算器为例)

J・YG2-4型运算器安装在J・G型主机机柜内,由J・XY1型运算器机箱和6种单元卡构成。6种单元卡由左到右分别为J・DY1型运算器电源卡(PCU)、J・KC型运算器测试卡(TSU)、JD・Z型主控卡(MCU)、J・CR型输入输出卡(IOU)、J・ZG型光纤转换卡(FCU)和J・X型显示卡(DPU)。

2.3 防雷组匣

J・UL型防雷组匣用于电源防雷、通道防雷和设备供电,安装在J・G型主机机柜内,由电源防雷单元、通讯防雷单元、空气开关、防雷隔离变压器、接线端子等器件及配线构成。

2.4 不间断电源

SURT1000XLICH型不间断电源用于提供计轴设备电源,安装在J・G型主机机柜内。

2.5 车轮电子检测器(ADE)

J・LC型车轮电子检测器(ADE)安装在XB2型轨道箱内,由J・XC型检测器机箱和6块单元卡组成,6块单元卡从左到右分别为J・S型计数卡(ACU)、J・JF-28型发送接收卡(TRU1)、J・C型检测卡(SDU)、J・JF-24型发送接收卡(TRU2)、J・JF-20型发送接收卡(TRU3)和J・DC型检测器电源卡(PDU)。J・LC1型车轮电子检测器(ADE)安装在J・XG型轨道箱内,由J・XC1型检测器机箱和7块单元卡组成,7块单元卡从左到右分别为J・S型计数卡(ACU)、J・JF1-28型发送接收卡(TRU1)、J・C型检测卡(SDU)、J・JF1-24型发送接收卡(TRU2)、J・JF1-20型发送接收卡(TRU3)、J・KCC型检测器测试卡(TSU)和J・DC1型检测器电源卡(PDU),在J・XG型轨道箱上还装有防雷单元和接线端子排等。

2.6 车轮传感器

车轮传感器成套使用,1套车轮传感器包含1个主传感器和1个辅助传感器。

主传感器由2套磁头、共用的1套底座、引接电缆及电缆护套构成。每套磁头包括1个发送磁头(T)和1个接收磁头(R),每个磁头上带有一条2芯屏蔽电缆,T1/R1磁头的工作频率为28KHz,T2/R2磁头的工作频率为24KHz。每套包括发送底座接收底座各1个,发送底座上带有2个电缆护套接头。

2.7 辅助传感器

辅助传感器由一套磁头、一套底座、引接电缆及电缆护套构成。磁头与主传感器通用,每个磁头上带有一条2芯屏蔽电缆,磁头的工作频率为20KHz。每套包括发送底座和接收底座各1个,在接收底座上带有1根电缆护套接头。

3 存在问题

J・LC1型车轮电子检测器(ADE)安装在J・XG型轨道箱内,由J・XC1型检测器机箱和7块单元卡组成。其中J・DC1型检测器电源卡(PDU)输出的是DC-24伏电源,供发送接收卡和检测卡工作。

3.1 工作环境与缺陷

临策铁路地处内蒙古西北部,线路沙害有440.7km,严重沙害219.8km,风沙埋道最严重时最厚达1m;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即临策铁路全线穿越乌兰布和、亚玛雷克、巴丹吉林沙漠近200公里,无人区400公里,沿线四季风大沙多,夏季温度最高达46摄氏度,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冬季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原电路的工作参数是:检测器电源卡(PDU)输出电压24V,在该电压供电方式下,发送接收卡提供给车轮传感器的磁头发送电压28V~40V,接收磁头感应出来的接收电压为15mV~70mV。在恶劣环境之下,传感器的接收磁头电压低于10mV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每当传感器的接收磁头电压低于10mV时,传感器的工作可靠性将大大降低,将会出现计轴不准确、传感器接收磁头电压低报警、传感器自检错误报警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运营效率。

3.2 针对问题,电路参数改进方案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经过现场实地试验,将检测器电源卡(PDU)输出电压由24V提高到48V,提高了发送接收卡的工作电压,从而使得发送接收卡提供给车轮传感器的磁头发送电压由28V~40V提高到55V~65V,由于磁头发送电压的提高,使得接收磁头感应出来的接收电压由15mV~70mV提高到25mV~120mV。避免了传感器的接收磁头电压低于10mV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工作可靠性,消除了计轴不准确、传感器接收磁头电压低报警、传感器自检错误报警等情况,因此提高检测器电源卡输出电压,最终导致传感器接收磁头接收电压提高的方案,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传感器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计轴系统能够更稳定可靠的工作。

3.3 改进电路方案论证

3.3.1 安全性:故障点没有增加,没有改动电路基本性能且不改动既有电路配线,符合信号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安全系数不变。

3.3.2 可靠性:只是将检测器电源卡(PDU)输出电压由24V提高到48V,电路原理、联锁关系没有改变,所以可靠性跟原来一样。

3.3.3 经济性:只是将检测器电源卡(PDU)输出电压提高,成本低、投入小,且改进后的电路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适用性提高并能保证安全。

3.3.4 可操作性:检修工作和往常一样,在信号天窗点内就能进行,工作量小且便捷,且不改变以前的维修方式。

基于以上论证,2013年5月我们在临策线互做布其至额济纳间8个车站投入使用,连月来,工作性能稳定,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上一篇:遥感图像检测与识别用于节约型校园评价体系的...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