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探究

时间:2022-08-12 03:47:23

初中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探究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初中美术各项教学科研有了更加深入的发展,教育成果愈加突出。在美术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尊重和认同,单纯的强调教师讲授与灌输是不科学的,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学。笔者数年工作在初中美术教育一线,对美术教学内容的相关设计有一定研究,本文就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参与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75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初中美术各项教学科研有了更加深入的发展。美术这一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旨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并对他们的性格养成和自身修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美术课堂上,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之举,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下,响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在美术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同,教师采取轻松愉悦的讲授方法,摒弃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积极热情的投入到初中美术学习中。

一、 学生主体参与的界定与必要性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育形式和教学法方法的选择有其明显的弊端,不利于学生艺术知识的深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参加各项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主导者”的意识,是学生达到美术知识“主动学习”的界定。

从狭义上看,美术学习活动是画画创作的单方面活动,从广义上看,美术学习活动又可以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创作是一种外化的表达,是将自己的感受展示给别人。欣赏则是一种内化的表达,是将别人表达的感受融入到自己的体会。但是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强大的主观意识做支配,这也正是美术学习中,学生主体意识养成的必要性所在。

从根本上说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意识决定了美术课程的成败。从“学生”的字面意思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是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开展中,学生创作欲望的激发需要自身个性的积淀。教师应适当改变固有做法,在设计学生参与活动的环节中,加强学生的美术创作主体思维的培养。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学生的注意力要主动参与。教师在美术活动与欣赏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其次,学生思维要占课堂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给予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使学生的艺术思维更具深度和广度。再次,学生的情感要占主体地位。情感代表着学生最真实的内心情感,不能因为书面理论而失去美术学习的灵魂,

二、阻碍学生主体融入课堂的问题所在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阻碍学生主体融入课堂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美术学习中学生缺乏主体参与意识

从学生方面来看,因为应试教育和传统思维的约束,美术学习观念有待更新。现阶段,美术还停留人们对其“副科”的片面认识中,学生对艺术修养和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阻碍了初中美术“全方位”的塑造和高标准人才培养。

例如,在笔者对初二某班级发放的无记名调查问卷活动中,全班四十八名学生有三十名学生表示喜欢美术但是家长给予的课外时间少,有十一名学生表示对美术学科的感觉平平,有两名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五名学生表示很喜欢学习美术并且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作。由此可见,学生严重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深入探索的耐心,学生主体参与课堂学习流于形式。

2、 美术教学中教师趣味教学有待改良

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至关重要。而教师的精彩的课堂设计和教学引导也需要突破创新。在现今教师队伍中,美术教师需要时刻面对最新的美术讯息,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利用趣味教学吸引学生积极投身美术学习。只有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的双管齐下,才能得到美术教学的突破,逐步改变美术课堂缺乏趣味教学的融入和创造性教学引导的局面,教学流于形式的情况。

三、加强学生主体参与美术课堂的策略

为了加强学生主体参与美术课堂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气氛

初中美术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要求教师要与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关系。在课上,教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师者,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良好的系统学习机制。课下则作为学生的朋友多了解他们的想法。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环境,更好的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客观看待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要给予学生个性发挥的舞台。在初中阶段,素描、速写的课程已经让学生对专业的美术教育有所理解。这一阶段的专业作业大多是临摹,写生的作业少之又少。导致在学生直面静物的时候,习惯了“照抄式”的绘画,对要求学生创作的题目有所畏惧。在教学中,教师要制定合乎学生个体发展的计划,尊重个体差异,并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3、 创设美术趣味教学,开展丰富课堂活动

初中美术教学开展的基础的是融洽的教学环境。为了增强美术教学的渗透,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程时尚感和趣味性,设计符合时展的教学课程。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美术展览、艺术影视欣赏、举行绘画比赛和小型美术作品展,通过合作、竞赛等不同的方式放大美术教育的影响范围。

4、合理收集反馈信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美术教师,合理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每个教学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进行扎实的测评和探访。采取小组报告、自我分析等方法,建立初中美术多元化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充分了解课程中的薄弱环节。

四、结语

初中生正处在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个时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影响着初中美术的教学成果,美育教育对学生来说起着关键作用。在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文化方面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教师对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要有所设计和规划。教师应充分加强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实践,改变美术课堂现有的消极影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达到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最佳成果。

参考文献:

[1]严明.美术教育中从具象到抽象的变通[J].长沙大学学报,1996(04)

[2]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3]庞念庆.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上一篇:乒乓球运动对中小学生的独特健身作用 下一篇:小学数学新课改热点问题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