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科缄默知识初探

时间:2022-08-12 11:15:19

小学英语学科缄默知识初探

【摘要】当今教育界对缄默知识越来越关注,小学英语学科尤其重视技能传递和情感交流,结合我校“缄默知识观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教科研主题,我来谈谈在小学英语学科中缄默知识的发掘及利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 英语教学 缄默知识

谈到学校,谈到教育,多数人会认为,教育和教学无非就是学生到学校上课的过程,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说教、讲解,配合书本、练习册,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是种种现象表明,书本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例如:一个考试高手面对实际问题却束手无措。事实证明,光在课堂上传递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随后实践知识被带入了学校课堂。各种生活、社会实践活动被融入到课堂中,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一起传递给学生。那么,是不是靠着书本知识加实践知识,学生就能成才了呢?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其实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都非常重要,两者相互紧密结合,起着互补的作用,并且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也就是说,知识并不能简单地分割成“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

匈牙利籍英国哲学家、思想家波兰尼在1958年发表了一本名为《人的研究》的书,首次提及人类的知识包含两类,分别为“明确知识”和“缄默知识”。“明确知识”即“显性知识”,指的是可以用语言、文字、符号等直观形式来表达的知识,如语文书上的文章、数学书上的公式、英语书上的单词图片等等。那另外一种“缄默知识”即“隐性知识”,则指的是无法系统地表述出来的知识,这种知识需要自己在体会、实践、感受、反思中总结得到,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如我们每个人走路、奔跑的技能;对一件事的预测、判断、处理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感交流方式等等。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缄默知识指的是以行动为向导的知识,它的获得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它能使个体达到个人追求的目标”。缄默知识不同于明确知识的地方,就在于它 “不可言传”的特点,一个人的技能、方法、态度、体会等等都无法通过传统的书本知识来获得。在小学英语学科上,教师应该如何关注、发掘各方的缄默知识,从而更好得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呢?缄默知识不是在一个场合、一个时间里就能获得的,它需要个人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积累,并通过自身的归纳、总结、梳理,加以领悟。

一、缄默知识的特点

缄默知识本身无法言传,它一定要建立在某些特殊环境当中,和特定的场合、情境相联系。小学英语提倡任务型教学,只有学生在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动力推动下,才能主动联系自身已掌握的知识,从而激活和本课有关的缄默知识,使缄默知识和情感体验密切结合,从而避开传统形式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例如我在上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9 What’s the matter?这一课时,教案里设计通过日常谈话How are you?以及图片引出询问他人感觉的句子,原定的情景并无新意,但是刚好遇到这段时间班上感冒咳嗽的学生较多,就顺水推舟关心起学生们的身体情况来,请学生相互询问How are you和What’s the matter,并且尝试表达出自己的感觉,当提及hot/cold/hungry/thirsty时,能通过实物道具送上一份关怀,一份帮助,这样的情景更能激起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热心,也能与学生们内心情感产生共鸣,此时缄默知识与情感体验相互促进,让学生能更自然得习得本课书本知识,进而将语法传授形式上升到更深的语言交际层次中。

二、缄默知识的发掘

要发掘平时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缄默知识,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这样问自己:我教学生们的英语知识对今后他们自身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我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并且高效地习得英语知识?我用哪种方式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利用我们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我常常将新的教学理念总结整理,尝试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充入一些新的元素,然后根据教学效果再来修改决定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同时,我也在教研组活动中与其他教师合作探究、集体备课,确定教学内容后分头施教,最后反思总结。通过这一系列合作交流活动来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发展。

要发掘平时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缄默知识,小学英语教师还要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多关注课堂外的学生。记得刚上岗第一年,我担任3个班的英语教师,平时就是以“任课老师”的身份去接触学生,从这个班上课转到那个班上课,除了课内的交流,课外基本以辅导、补差、订正作业为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很少很少的。现在想想,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怎么去发掘他们身上的缄默知识呢?今年我做了班主任,有时间有机会走近四年级孩子的学习生活,发现来自不同家庭、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同坐于一个教室内,但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基本技能、行为习惯迥然不同,每个学生对于“学校”、“老师”、“英语课”的认识、看法也不同,如果用一刀切的办法,把每个学生当成工厂里的产品,尝试“制造”出一批标准产品的话,那显然是错误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很多缄默知识,如果学生头脑中存在的缄默知识和课堂中他们的体验感受有联系的话,那学生就会自己意识到这节课所授内容的价值,借助课堂上的明确知识,来修正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前就认识到学生的缄默知识对他学习行为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避免用不当的明确知识来引导学生走向错误的方向。

三、缄默知识的外显

如今我们小学英语提倡的是“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一些静态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由于没有大的语言环境支撑,教师设计任务时既要注重形式,又要兼顾其意义,要让学生觉得任务有趣、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要有意识地为教学内容提供使用的机会。这样的方式恰到好处地弥补了明确知识传递的弊端,使教学过程变为明确知识传递和缄默知识外显、修正、运用的过程,两者内在统一,紧密联系。

除了设计具有趣味、真实的任务外,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还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去制定独特的教学目标,安排恰当的教学环节,在教案中加入一些紧扣语言知识的、迎合学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各个活动环节中自己体验、总结出语言规律,加以内化、运用。教案中大到整堂课的情境设置,小到教师的每个动作,都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反复揣摩推敲的内容。例如我在设计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8 Let’s go to the park第一课时教案时,把重点放在了大语境的创设,将这堂课需要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单纯地教授park,zoo,cinema,the Great Wall,变成一次北京之旅,通过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跟着教师扮演的导游,一起到北京的公园、动物园、电影院、长城游玩。各个单词的引出还特别设计了不同的方式:由图片出示公园;用动物叫声引出动物,进而自然过渡到动物园;动物园逛累了需要休息,到电影院;把电影中出现的画面暂停放大,又引出长城……新单词被串联起来后,教学内容前后紧密联系,环节之间不脱节,学生学得更带劲,新授语言知识就不会被容易遗忘,整堂课学生一直是沉浸在“旅游”这个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语言知识,另外旅游过程又和自身已有的体验感受产生共鸣,今后再次碰到类似场景,就会不假思索地运用本课的词组和句型了。

通过发掘缄默知识并有效得使其外显出来,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就多了几份“亲和力”,和学生的对话也会显得真诚、平等,学生会抛开书本知识的思维限制,和教师交流自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理解,结合自身的观点和感受,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需要学生对这门语言有整体的认识感悟。只有让学生理解、实践后,才能在特定环境中唤醒学生头脑中的语感,才能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3]刘云艳.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策略探讨[J].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7.

(作者单位:常熟市古里中心小学)

上一篇:论如何让幼儿在数学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下一篇: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