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内部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8-12 11:03:50

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内部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思考

摘要: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为建立完善、先进的现代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应有具体对策。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内部绩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5-0052-02

从我国各商业银行的实践发展情况看,各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绩效评价开展的时间较长,已经建立一套较为完备和统一的考评体系,而对部门、产品和个人的绩效评价还很少涉及,对部门、产品和个人业绩的认定缺少客观、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实践步伐相对滞后。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同业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建立完善的内部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内部绩效评价体系问题的研究,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水平、管理手段、服务质量,特别是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赢利能力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内部业绩评价体系的弱化等激励机制建立方面的改革措施尚未到位,是内在和主要的原因。

(二)加强内部绩效评价体系问题的研究,是真正办好商业银行的迫切需要

要办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客观上对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必将转化为商业银行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动力,对增加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评价体系问题的研究,是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的需要

一个好的银行必须具备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而健全的绩效考评体系就是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内容。只有那些能够准确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和贡献度(各级机构部门、单元部门和各类客户、各产品),并正确运用业绩评价信息的银行,才能通过成功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质量、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及提高赢利能力,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评价体系的缺陷及成因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现行内部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评价还是以层级考核为主,没有解决如何在横向上对部门、人员、产品、客户进行绩效评价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制定的绩效考评办法主要是以一级分行作为考核对象,进行纵向考评;一级分行可以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对二级分行进行考核。也就是说,目前的绩效考评办法不能解决如何在横向上对部门、人员、产品、客户进行绩效评价的问题。

2.过去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既不能客观反映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效果,也不能反映银行的实际经营效益和经营风险。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绩考评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利润表中反映的财务会计“利润“。我们知道,管理层当期的实际成果与会计利润的数值会出现很大偏差,若以此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从公正性、客观性的角度来看,现有的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业绩考核难以客观反映高级管理层的实际经营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

3.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在数据采集方法上仍然是手工的、落后的,不能适应银行现代化经营管理的需要。由于缺乏可靠的业绩评价信息系统,银行的绩效管理模式是粗放的,管理环节多,且效率低下,以此为基础的经营决策行为约束不足,决策失误时有发生;同时,由于数据的人工采集,给某些分支行人为调整数据提供了可能,影响了绩效评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绩效评价没有很好地解决“级差地租“问题。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级差地租“是指处在经济金融比较发达,经营环境比较优越的地区的分支机构所获得的高于在其他经济金融欠发达,经营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的分支机构的经营绩效。“级差地租“导致的绩效差别,并不是因为员工能力不足或者不够努力造成的,也不是因为组织的效率低下造成的,但是,由此产生的后果却要员工和组织来承担,这是不公平的。

5.绩效评价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发挥绩效评价体系的功能,银行内部的有效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因为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即使对组织和员工的绩效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无助于绩效的改进。

三、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内部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思考

根据前面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业绩评价问题的分析,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业绩评价理念,对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业绩评价提出如下构想:即引入能进行多维度科学合理评价的平衡计分卡作为内部业绩评价模式,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经营业绩评价指标,通过使用管理会计和全面财务管理等手段,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业绩评价在层级(总行、省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和网点)和横向部门、产品以及人员方面展开。

(一)EVA在内部业绩评价过程中的应用

从业绩评价指标的历史进程看,经济增加值是迄今最为完善、最为全面的一个考核指标。EVA=税后净利润-资本成本。它与会计利润的根本区别在于强调了资本的成本。这里的资本成本不是企业必须付出的现金成本,而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机会成本。

下面,我们给出分产品、客户、部门、分支机构的经济增加值或经营绩效管理模型:

1.存贷款产品的经济增加值=产品的无风险利差-风险及减值准备-营业税及附加-费用支出-应纳所得税-资本成本。

2.中间业务产品的经济增加值=中间业务净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应纳所得税-费用支出-资本成本。

3.客户带来的经济增加值=∑客户归属产品的经济增加值。

4.部门经济增加值=∑部门归口产品的经济增加值+产品相关性调整净收入。

5.分支机构经济增加值=∑机构所有产品的经济增加值。

(二)全面财务管理在内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1.全面财务管理的内涵与外延。所谓全面的财务管理就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它的内涵是:商业银行要在分支机构、部门、产品和客户的不同层次上实行全过程的财务管理,要在依靠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测度毛收入、成本分摊、风险准备提取和经济资本分配乃至形成经济增加值(EVA)的全过程(如下图)中体现出全方位的贡献度。

2.全面财务管理在内部业绩评价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各级行、各部门都是财务管理的主体,都要编制和执行预算,都要从不同角度来承担相应的财务管理责任;第二,要将财务效益分析作为评价各行、各部门工作业绩的中心。第三,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建立“三制“和业绩价值核算体系:即建立成本标准制,按照金融产品、客户(群)、部门、机构的不同特征,确定各部门、各项目、各岗位的成本业绩标准,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成本管理中的责任,使责任成本与分部门成本相结合,划分若干个责任中心,明确成本管理的责、权、利;建立成本认定制,正本清源,从成本发生的源头就增强可行性论证。但无论是推行成本责任制,还是成本标准制,都需要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信息系统作支撑。

(三)管理会计方法在内部业绩评价中的导入

1.导入管理会计的变动成本法

现行以财务会计下的利润指标为基础的商业银行内部业绩考评办法,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业绩,为此,需要导入管理会计中的变动成本法。

导入管理会计的变动成本法后,所依据的考核指标我们称之为“管理会计利润“,其含义与“财务会计利润“是不相同的。其区别在于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计算基数不同。在完全成本下,计息基数是“当年累计业务存量“,它包括当年新增业务量和以前年度的业务存量;而变动成本下的计息基数为“新增业务累计计息余额“,它只包括业务增量,同时把业务增量可以预见的未来跨期损益涵盖其中。这样“管理会计利润“更能反映管理层的实际营业额。

2.内部业绩评价中使用的管理会计基本方法

(1)利润的风险调整。应该把风险因素考虑到利润的测量中去,由于不同业务品种、不同客户的风险程度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变动成本法时,加入风险调整系数,具体的思路是:一是业务品种的风险因素的调整。在银行的所有能带来利润的业务中,不同业务品种对银行的风险有着不同的影响。同样的利润,由于贷款发放而产生,与由于中间业务所产生对银行意味着不同的风险。贷款产生的利润风险程度要大于办理中间业务所产生收益的风险程度。因此,从银行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用不同的业务品种所产生的收益除以风险程度调整系数,在考核时把这一结果作为依据,而不是简单的财务报表上反映的数据。如花旗银行对负债、现金管理业务产生的收益,确定风险调整系数为1.0,而或有资产业务的风险调整系数为1.2,贷款、保函等业务的风险调整系数为1.5。二是客户的风险因素的调整。银行的客户组成是复杂的,不同客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所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同的,为了控制风险,鼓励分支行发展优质客户,银行也常对客户进行适当分类,如行业,规模,信用评级,客户收入等。对优质客户在执行除法时,采用较低的系数,而一般客户或劣质客户,风险调整系数则较高。

(2)资金成本的计量。内部资金划拨定价是最近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考核一个单位的赢利能力和业绩,如果提高内部利率,内部资金定价是一种向资金使用方收取利息并支付给资金提供的内部定价机制。它通常被用来确定赢利能力和激励职员采取某种期望行为。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风险分析与防控 下一篇:构建淮河流域蓄滞洪区洪水保险的再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