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时间:2022-08-12 11:01:33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下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也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教师转变角色,在引导、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此时,教师不应该是一名旁观者,更不应该对学生的“教学活动”撒手不管,而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当然,教师不能把现代信息网络资源简单地当成寻找教学素材的来源,也不能把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教学用具及其工具性伸延,而应把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转变成学生受中的纸和笔,并最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使教师和学生分别从自我角色中去调节和控制教与学的目标、内容、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的重难点,并作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把信息技术应用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管理者、组织者。促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学习环境中,利用网络共享资源,促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转变角色,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主体性教育”强调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入手,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对什么样的问题存在疑惑,想进行进一步研究。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将探究的目标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上,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选择探究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这样学生的素质在自主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在主动学习中才能得到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例如,在讲朱自清《春》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把你看到的画下来,也可以到图书馆找一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课外读物和古诗,课堂上教师相当于一个主持人,而学生真正成了主角,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三、演示课件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媒体的刺激、超文本特性及网络传递方式,有助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学习以及师生互动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前用相应软件制成课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逐步展示相应内容,形成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当今时代需要的是智能型、创业型、开拓型的人才,靠继承前人的经验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了,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之所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和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学生不再仅仅依靠于教师的讲授和局限于书本的学习,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广泛的信息资源,并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等方式进行更为有效的自主学习,从而增强和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爱好,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习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同时,由于这种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秣陵中学)

上一篇: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下一篇:浅谈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