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女性艺术家较少的原因

时间:2022-08-12 09:19:22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艺术家较少的原因

【摘 要】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艺术,是由无数优秀艺术家所创造,其中女性艺术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数千年中我国古代女性艺术家凤毛麟角,本文主要探讨造成女性艺术家匮乏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女性 艺术教育 观念 地位

1 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

中国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观念致使女婴的出生率较低,其原因如下。

(1 )重男轻女风气的根源在于继承制度。自父权制确立,就存在一个父系的财产和社会职位的继承问题,即传子制。女性正是因为没有继承权,在经济上不能独立,所以在人格上也不能独立。由被父亲供养到被丈夫供养以至于被儿子供养。更有刚出生的女婴尚未睁眼看这世界就被杀掉。《韩非子・六反》:“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于父母之怀社,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2 )重男轻女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长久统治的一种政治需要。作为中国古代宗法制农业社会统治基础的许多宗法家族和个体家庭负担着生产劳动以及战争的兵力,那么,男子的生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维护男子在家庭生活中对女子的统治实质上就是维护家长制,有利于家庭的稳定与发展,从而维护王朝“家天下”的统治秩序。女子只是成为生育的工具。以政治的眼光看待夫妻关系、反映到生育观上自然是重男轻女了。

(3 )中国古代社会性别比例失调是形成重男轻女风气的直接原因。生产和战争需要的兵力都由男子来承担,成年男性的死亡率是很高的。那么,人们希望生儿子、重视男性子嗣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心理了。

2 古代女性教育的特点

2.1 古代女性教育观念

受中国漫长的封建传统文化“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影响,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女性教育几乎是空白。中国传统的女性教育其目的是要使女性遵循封建社会礼教,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德行,做好所谓的“贤妻良母”,为此,教育内容主要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2.2 古代艺术学校招生的对象

古代艺术学校招生的对象是由统治者根据需要决定的,每个朝代的要求并不一样。招生对象主要为社会的上等阶层,平民百姓无机会进入艺术学校学习。

2.3 古代女性美术教育的种类及其方式

中国古代针对女性展开的美术教育一直以不同的种类和方式进行着。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1)“家传式”的美术教育;(2)“师徒式”的美术教育;(3)“口授心传式”的美术教育。

“家传式”的美术教育主要局限于一些富豪家庭或是书香世家的大家闺秀。其主要目的是“怡养性情,遣散时光,自娱自乐”。“师徒式”的美术教育主要集中于文人墨客对青楼女子的美术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在明代最为盛行。“口授心传”式的美术教育主耍集中在对民间女性的美术教育中。它是以生产、生活、劳动的目的为出发点,母亲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传授给女儿。

3 女性艺术地位

中国一直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统治下,女性社会地位一直都不受重视,女性的社会意识也建立在社会性别之上的。在男性把握话语权的社会背景下,对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均被隐去,她们的绘画艺术亦不为社会所关注,女性除了自然的天性――母性。其他都必须遵从于男性,完全对男性俯首帖耳、百依百顺,在男性眼中女性只是男性们摆在家中、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工具。

4 青楼文化的局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楼是中国古代女子的艺术学院。在这里,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各种艺术门类的教育和熏陶,或琴棋歌舞、或诗词书画。当然这种教育具有艺术普及性的特点,不过天资聪颖者在不断的学习和耳濡目染中会使艺术修养达到很高的水平。

青楼女子的美术教育同其他门类艺术的教育之所以能够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有一个允许青楼文化生长的大的客观环境。中国自春秋战国至清雍正,历代都没有明确禁止职官押妓的律令,甚至朝廷还专设教坊,教授俗乐,以备卫会筵宴之需,官吏的一切社交活动几乎都离不开妓乐歌舞。这样的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客观上促进了青楼业的发展、繁盛。又因青楼的主顾是知识分子阶层,所以青楼女子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们接受了美术及其它艺术的教育。从中可以看出,她们的艺术教育是以男性为轴心展开的,她们自身及其艺术修养也都是为男性而准备的,她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她们的身心都是男性生活的点缀品和附属品。青楼女子的美术教育很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女性第二性问题,为男性而接受这种教育,为男性而选择创作题材,又因为男性而难以创新。所以青楼女子的美术教育实则是一首女性命运的悲歌。

综上所述,在这样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女性艺术家凤毛麟角的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即使杰出的女性艺术家大都被幽闭于闺阁之内,其才华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

[2]李泽厚.《美的历程》.

[3]吴晓红.《古代女性意识从原始走向封建礼教》.

[4]何锦山.《中国古代艺术教育》.

[5]胡旭.《管道N艺术成就》.

上一篇:塑料薄膜阻隔性能检测能力现状 下一篇:广西少数民族元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