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的内涵、本质及价值*

时间:2022-08-12 08:20:29

问题教学的内涵、本质及价值*

问题教学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以及孔子的“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对于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问题教学在经历了古代的思想萌芽、近现代学者广泛地理论探讨,现已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问题教学已经引起了教育理论界实践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争论,业已成为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问题教学的内涵

对问题教学内涵与本质的准确把握,是有效开展问题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基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单从字面来理解,人们习惯性地会把问题教学理解为以问题中心的教学方式或是一种教学手段,也就是问题教学法,或者是提问法等等。基于这样的理解,势必会将问题教学理解成为一种教学方法,即充分发挥和利用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问题、穿插问题以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然而,如果简单地将问题教学等同于或约等同于问题教学法,则是对问题教学的一种狭隘且片面地理解。我们认为,问题教学不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更应该将其理解为一种基于创新价值诉求的教育教学理念,一种系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理论体系,是对传统的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思想理论体系的革新,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种超越,也是对现有教学理论模式的重要补充。简单而言,问题教学是一种在创新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以“问题意识”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问题情境”作为教学实施的基本背景,以“问题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准则的一种教学模式。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包括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等一系列复杂有序的过程。可见,“问题”是问题教学的灵魂,贯穿于问题教学的每个环节。

第一,“问题意识”是教学设计的端点,贯穿于问题教学的始终。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更是问题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胡适曾说过:“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和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因此,教师应本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来进行问题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设计从问题开始,经由问题情境及问题解决等环环相扣的“问题”环节,以问题结束,这是问题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第二,“问题情境”是问题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背景。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进而才真正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教学活动围绕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情境”而展开,只有使问题情境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问题不断探究、思索和追问,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问题情境应成为教学实施的基本背景。

第三,“问题能力”是问题教学的目标追求,也是教学评价的核心指标。问题能力不能单纯理解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还包括问题意识的培养、思维品质的提升等方面。问题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学生的一种综合创新能力,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了增进知识,更主要地是为了引发更多新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问题教学不以“消灭”问题为目的,而是以“生产”问题为旨归,应当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出更广泛、更深刻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活动持续进行,而且更重要地是在于它能把学生引上自主探索、积极创造之路,培养其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换言之,问题教学追求的不单纯只是知识本位的结果性目标,而是能力本位的过程性目标———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问题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应多元化,学生“问题能力”是否养成,则是衡量问题教学实施是否成功的基本准则。

二问题教学的本质

第一,问题教学蕴含的是一种启人心智的创新教育理念。不同的教学模式体现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传统讲授式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对现有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运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机制等等,都是围绕“知识传承”来进行,体现的是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理念。而问题教学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理念,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价值观。问题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设计、实施到教学评价,都围绕着“问题”来进行。学生在问题情境问题归纳解决方案新问题情境等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而且能在问题情境中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能自主地从多维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情境中问题解决的方式路径,有利于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

第二,问题教学彰显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学生只是“课堂机器”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件,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学生的作用在于滴水不漏地装载教师传递过来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始终被知识奴役和束缚,以知识的传承为中心任务,忽视了教学活动中人的因素,尤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主观能动性。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承与接受,势必导致学生智能发展的畸形与片面。

而问题教学恰恰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能充分彰显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首先,从主观方面来讲,问题教学的核心教育教学理念就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这是问题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起点。其次,从客观上来讲,实施问题教学,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问题教学的特点是教师是以问题来设计教学、以问题来架构教学、以问题来引领教学、以问题来结束教学,教师要想收获教学实效,那么问题的设计和实施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换言之,教师的“教”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这从客观上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学生中心地位,彰显了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素质教育。

第三,问题教学隐含的是一种注重教学过程设计的现代教学思想。传统的讲授式的课堂目标关注结果,而问题教学课堂目标更加注重追求过程。问题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能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环节,教学设计的初衷既是为了预设的目标,更是为了教学过程中能有更多的生成性目标(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虽然教学过程中有些生成性的目标无法设计,但都希望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能更多地促成生成性教学目标更多更好地实现。正如前苏联问题教学专家马赫穆托夫认为的那样:问题教学是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除了有意识地进行问题教学的设计之外,教师在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问题意识、问题情境、问题呈现及问题解决等环节,以促成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能在思维品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与成长。问题教学中对这些生成性的目标的设计和追求,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问题教学的价值

问题教学是一种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其价值蕴含于其内涵与本质之中,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前所述,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记忆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容易囿于“如何教”的思路中,教学设计更多地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容易导致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旁落”,易走入教师中心、教师主体的怪圈。而在问题教学中,问题成为贯穿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设计来看,就是从学生的“疑问”需求开始设计,由疑生疑,用疑导疑;从教学实施的过程来看,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学生能否主动地从“问题情境”中获得新知,获得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从教学评价来看,问题教学的教学评价也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而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总之,问题教学的全过程都体现着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地位关系。

第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潜能。学生通过讲授的方式掌握的只是信息,不是知识。只有教师艺术地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还原为现实中的困境和无助,才能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这样的知识才能成为学习者知道且信奉的信息。杜威早就讲过,知识不能从一个头脑直接植入另一个头脑。在问题教学中,由于知识是经过学生自己的头脑而获得的,所以学习的过程带有探索的性质,不仅能深刻地了解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能进一步开发学生思维的潜力和创新的能力。

第三,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通过问题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呈现,让学生在“问题背景”式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新知和形成“问题能力”,不仅可以把知识艺术地还原为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困境和难题,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设想社会实践时遇到的种种可能性,并建构解决问题的图式,为将来服务社会做准备。

第四,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教学没有提供现成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图式让学生识记,而是将学生置于生活困境中,让其自己去发现知识,建构解决问题的图式。建构解决问题的图式需要问题解决者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并结合问题情境对其进行加工、重组,所以它实际上就是学生运用和发展自身创造性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问题具有非良性结构,每一个问题都蕴藏着多种观点与性质不同的理论,所以学生能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而且明白这种特殊的视角是必然的。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发挥创造性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2)[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7)[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安方明.论问题教学对教学论改革的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4).

[6]罗祖兵.教育学问题教学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11(5).

上一篇:浅谈高校工科专业金工实习改革* 下一篇:关于实施学业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