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坑农违法行为 规范农资流通环节

时间:2022-08-12 06:24:01

打击坑农违法行为 规范农资流通环节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事关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事关农业生产大局。在今年兰溪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郑根叶、郑建民等代表提出建议,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代表们认为,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合法权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农资市场监管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集中力量,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采取积极措施,全力促进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代表们建议,各有关部门之间要协调配合,努力抓好生产源头,规范流通环节,清理整治零售市场,稳定市场价格,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切身利益。

办理结果强化农资市场监管 保护农民合法利益

对郑根叶、郑建民等代表提出的建议,兰溪市政府非常重视,认真办理。市政府分管市长和农业、工商、供销、质监等部门对农资市场监管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征求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和有关代表的意见,决定以加强源头治理、狠抓市场监管、强化服务指导为抓手,努力做好农资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切实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合法权益。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在各乡、镇(街道)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邀请金华市和本市新闻媒体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向农民群众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免费赠送优质农资产品和“送温情”活动,开展上门宣传指导,展示优质放心农资品种85个,传授农资使用知识,增强了农民群众的依法维权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构建护农网络,提高企业信用。依托“12315维权联络站”,在乡、镇(街道)设立“红盾护农”工作站,在全市646个行政村设立了“红盾护农”工作点,聘任了653名监督员,形成了以工商、消协为主体、乡镇街道密切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农资质量监督网络。以推进农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实现长效管理的关键,在全市30多家农资经营企业建立进销台帐制度,签订放心农资承诺书和农资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责任书,实行可追溯管理。重点推行种子留样备查公示制度,建立“兰溪市工商局种子留样备查监管系统”,要求种子零售经营单位建立索证制度和“两账两票、一书一卡”制度,目前已对18种水稻种子进行留样备查,并将种子留样情况纳入市场巡查范畴,督促各种子经营店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制度。开展创建“放心农资示范商店”活动,已经命名272家,即将命名164家,占全市农资商店的85%。同时,在省农业执法网录入农资企业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等,目前共录入119家。

三是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农资供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抽检。今年共抽检农资9批次,其中不合格两批次,对经销不合格农资的单位进行了立案查处。全面推行工商巡查制,以各工商所为单位,落实责任,加强对农资经营行为监督,敦促严格执行进货验收制度,严把进货关,确保所售农资质量合格,并适时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保持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高压态势。供销部门积极组织货源,保证农资充足供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在春耕期间,每吨尿素的价格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00元,碳氨的价格也降低了30多元,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以打击假劣种子、农药、化肥为重点,开展“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20多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点127个,查获违规单位49家,查获假劣农资产品8717.2公斤、禁用农药30余公斤,价值2.56万元,立案17起,结案14件,涉案人员17人,罚值3.99万元,起到了有效的警示作用,维护了农资市场正常经营秩序。

四是及时处置纠纷,保护农民权益。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不误农时,尽快解决涉农纠纷,农业和工商部门建立了联合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利用96323、12613、12315农业执法投诉举报电话平台,受理的涉农投诉,由农业部门负责技术性认定工作,工商部门负责责任认定,有效提高了处置能力和处置效率。到目前为止,已受理调解22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万余元,如全部调解完成,能为农户追回经济损失13万元。

上一篇:皮革重镇的环境卫士 下一篇:商号:别动了他人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