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2 06:02:53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系统工程中,推进素质教育无疑是重大的关键性举措,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并促进学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创新素质的关键是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在此略述浅见。

一、巧——引奇激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作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数学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创造发明,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微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

教师应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新的使者,以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拉开求知的动人序曲,主要方式有:

㈠、入课巧设悬念。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方位与位置”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指南针总是指向南边吗?为什么它总指向南方呢?这个问题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涨,兴趣由然而生。

㈡、课中巧创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内容很多是联系实际,而在农村小学,则更容易“对号入座”。如教学面积这一内容,就可以丈量家里的一块小小的土地为契机,从而让学生知道知识是无所不在的,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㈢、课后巧系实际。学生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最能体现。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可联系实际,让学生各自选定一棵树,各出奇招算出树干的体积。经这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的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另外,教师可采取游戏、活动等方法把学生的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以兴趣这条“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实——诱导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就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问”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探究欲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对异事物或未知领域进行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驱力之一。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当经常向他们提供能引起探究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一个多位数乖十一,得多少,这一个规律,学生对于这些规律感兴趣,于无形中多了几个为什么!

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曾有教育家鼓励学生:“要坚信自已有巨大的潜能。”“放声高呼,我能成功”。的确,善于质疑提问的创造发明者无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已的人很难成功,也很难提出很有创意的观点。如学生提出圆周率π为什么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时,可先保护他的自信心,并鼓励学生分析探究原因,从而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并对祖国文化有更进一层的认识。

有了兴趣的积极学习,会积极地提问,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有一定的体现。总之,我们能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会生根、长叶、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1]郭维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与探究[N].黔西南日报

[2]何厚哲.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N].黔西南日报

[3]林进舵.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上一篇: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Writing Abilit... 下一篇:论英语学习中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