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例《大气压强》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2-08-12 03:20:57

教学课例《大气压强》的实践与反思

一直以来努力于让自己的每一堂物理课都能成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本节课正是在和谐高效教学论的指导下,在经历了从备课到上课的二次改进后,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 课堂实录(教学过程精彩片段描述)

1.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精彩片断1

教师进行“覆斗实验”的演示:拿出一个玻璃漏斗,将下口用橡皮塞塞住,灌满水,覆上硬纸片,倒置,纸片和水不下落.学生惊讶不已.

师:纸片和水为什么不下落?

生:它们应该是受到了向上的力.

师:那么是谁施加向上的力托住了纸片和水?

学生思考,不解.

师:有些物体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不等于它们不存在啊.

生猜测:是纸片下方的空气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力吧.

师:纸片和水不下落是纸片下方的空气托住了它们吗?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

有学生小声说:会不会是纸片被水粘住了?

有学生反驳:就算被水粘住了,那么重的水也会把它一起压下来.

生继续对应:说不定就压不下来.

师:究竟是哪种原因,同学们讨论一下看有什么方法来证明?

生讨论得出:可以把“覆斗实验”放在真空罩中做,用抽气机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如果纸片不掉下来,那就是水粘住的,如果掉下来那就说明是空气托住的.

师:同学们想法非常好,只是操作麻烦些,看老师现在也没准备真空罩和抽气机.老师也有一个方法而且操作很简单,同学们看可不可行.接下来我要将漏斗的橡皮塞拔出,若是水粘住了纸片的原因,实验现象是不是应该不受影响?

学生凝神注目以待.

教师将橡皮塞拔出,纸片和水立即下落.

生:我就说嘛,不是水粘住了纸片造成的.

引发冲突:既然不是水粘住了纸片,可怎么下方的空气也托不住了?

师加重语气:是啊,为什么拔掉塞子,下方空气也托不住纸片和水?

学生热情高涨加入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拔掉塞子,漏斗上下空气作用平衡,纸片和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学生至此完全明白:只有漏斗上方无空气时,在纸片下方空气作用下,纸片和水才不会下落.

教师引导获知:气体和液体、固体一样,受到重力作用,也有压强.

1.2 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第一步:引伸实验,加深理解

教师继续“覆斗实验”,改变漏斗放置位置,侧向各方水均不流出.

学生分析得出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第二步:学生实验,强化认识

精彩片段2

学生实验1 用吸管可以很轻松的从敞口的饮料瓶中吸到饮料;用瓶塞塞住装满饮料的玻璃瓶后,非常用力吸,也吸不到.

师:敞口瓶中的饮料是怎样进入嘴里的?

生:被嘴吸进去的.

师:为什么当用瓶塞塞住装满饮料的玻璃瓶后就吸不到?

学生疑惑不解,想不出原因来.

师启发:是不是敞口的瓶子和被塞子塞住的装满饮料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奥秘?

生:瓶里没空气,再用力也吸不到.

教师演示用针筒把饮料通过吸管压入同学口中.

引发冲突 不“吸”靠“压”却可以使饮料上升.

生:是大气压把饮料“压”入嘴里的.

引发冲突 既然大气压能把饮料压入嘴里,为什么又要不停的吸呢?

生:要不断用嘴的吸力吸走空气.

分析 可见,没有嘴的连续吸力,大气压力是不能持续地把瓶里的饮料压入嘴里.嘴的吸力给大气压力发挥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建立概念 只有吸管液面上方气压小于饮料瓶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大气压才能把饮料“压”进入嘴里.

师笑曰:同学们吸了这么多年饮料,现在有何感言?

生故作慨叹:稀里糊涂地吸了这么多年,今天才知有大气压这个朋友的鼎力相助啊.

学生实验2 塑料吸盘贴在玻璃板上能承受很大的拉力,从一边挑起后则能轻轻拿下.

小组讨论交流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实验演示,开拓视野

教师演示1 将塑料饮料瓶从圆弧口处剪开,在直筒部分灌满水,将剪下的圆弧口倒扣上,整个装置倒置,水流出,圆弧口自动上升.水流完时,圆弧口掉下.

教师演示2 将点燃的酒精棉投入装有沙子的塑料饮料瓶,拧上瓶盖,饮料瓶立即变扁,开盖后又恢复原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四步:分析总结,理性认识

师生共同分析 学生实验1使用了吸(抽)气的方式,学生实验2使用了的挤压方式,演示实验1使用了排水的方式,演示实验2使用了加热的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排出容器内的空气,使容器内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这样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形成以上现象.

1.3 创意应用,巩固问题

①学生活动:要求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或老师提供的器材尽可能设计多种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进行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积极参与,创意发挥,教师巡回指导.待完成后,小组成员合作上台展示本组最精彩的实验设计,如“听话的小瓶”、“拔火罐”“挨烫的塑料瓶”“吸管搬运乒乓球等”赢得了学生阵阵掌声.

②列举实例: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强的现象和简单应用,教师做适当补充拓展.

1.4 再设情境,延伸问题

教师邀请两位“大力士”同学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并结合课件中的动画给学生讲马德堡半球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史中的盛事,并感受大气压的威力.紧接着提出问题:大气压究竟有多大?能不能测量出来?启发同学在课后先思考如何用转换法研究大气压强的测量,然后下一节课再详细探究.

2 教师反思

2.1 为学生的学而教

高效课堂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在“教”上就是要“以学定教”.在本节备课中,我更加重视学情分析.以往教学只是专注于怎样把科学概念呈现给学生,很少考虑学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些错误前概念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本节备课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在覆斗实验中可能会有“水粘住纸片”的相异构想,而所有学生都会对“吸”饮料有强烈的思维定势,所以做了充分预设,也就有了课堂上巧妙设计暴露学生前概念,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建构形成新的科学概念的过程.看到学生饶有兴趣的追究、大彻大悟的神情,我知道学生所学到的物理不再是老师的物理了,而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物理.

2.2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在“学”上,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老师则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自主动手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利用身边或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和发挥,有了一个自信、成功、愉悦的舞台.他们在一个自由的时空里,动手、动口、动脑、动身,交流合作展示,一个个有趣、有创意的实验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神气十足.这意味着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意味着探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高度兴趣和热情.

2.3 要对话,更要有思维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思起源于问.教师精心设计提问,会有效开启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思维对话的质量.本节课覆斗实验中,我这样设计第一个提问“纸片和水为什么不下落?”学生有想到它们受到向上托的力,有想到是水粘住了纸片,(学生主动思维,思维开放,不受限制),然后再顺着学生的思维追问、启发、引导、点拨达到预期目标.而以往听课发现有老师这样提问“水为什么不流出,到底是谁托住了纸片和水?”这样提问就限制了学生主动思维,思维得不到发散,被牵引着走上了老师预定的轨道,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还有教师这样提问“纸片为什么不下落?请对纸片进行受力分析回答.”这样一问反而将问题僵硬化、复杂化,思维对话不到问题的关键点上,费时耗力.可见不同方式的提问,可引发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

要提高思维对话的质量,还要为思维对话创设有效情境.本节课我把常做的覆杯实验改为覆斗实验,是为了能够创设拔出漏斗底部的橡皮塞,水和纸片下落的情境,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从而将问题深化.在学生实验1中,我让学生体验两种情境下吸饮料的不同感觉,就是为了设计矛盾型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转变思维,学会批判地思考问题.不仅从实验的设计,我还从时机的安排、思维的引导等方面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和急切的求知欲望,以情激思,于是学生才有了真情的高质量的思维对话.

反思意味着过去的句点更意味着新的起点,课堂改革的路上要不断尝试新的思想,总结新的方法,期待着这一节课在未来新的进步.

上一篇:物理科学之美 下一篇:教案《一、杠杆》评析(苏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