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导向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2 02:39:47

“兴趣导向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以高职院校影视专业课程改革为出发点,提出了“兴趣导向法”的教学模式,结合课堂“引入―讲授―实践―评价”等环节分别论述了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形成“激发兴趣―发展兴趣―深化兴趣―兴趣迁移”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 高职课堂教学 兴趣导向法 影视专业《摄像技术》课程

一、引言

“兴趣导向法”是高职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已逐步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乃至职业规划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种教改理念诸如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形式层出不穷,其核心目的均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而本文认为,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应建立在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愿意参与其中的良性互动基础之上,所以课堂兴趣的产生和培养是其先决条件。那么如何将“兴趣导向法”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影视类专业基础课《摄像技术》为案例,以课堂各阶段为基点,详细探讨“兴趣导向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兴趣导向法”的教学背景分析

1.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高考分数未达到本科批次录取的考生,基础知识差、自律性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是该群体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到课堂”,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其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相对于高中较宽松和自由,加之学生自控能力差,导致出勤率低;二是“抬不起头”,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已成为普遍现象。长期的“学渣”的自我认定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三是“听不进去”,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模糊,加之有部分学生是二志愿调剂录取,所以对专业概况感觉茫然、无助。然而,高职学生也拥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所以,高职教师一定要在综合评价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

2.影视专业《摄像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与其他专业相比,影视等艺术类专业学生又有自身的特征:标榜个性、追求另类、崇尚自由。这些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优势、规避劣势地设计教学。《摄像技术》课程是影视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摄像技术、能够为影视制作拍摄前期素材,并能更好地为后期制作服务。在教学中,该课程的技术性强、动手性强、创造空间大等特征受到一部分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由于该课程涉及曝光控制、白平衡调节等知识点,讲解起来较枯燥晦涩,很容易变成“拦路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二是对摄像机操控能力差。大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不能使用摄像机获得有效的素材,将拍摄变为负担,甚至直接放弃。三是缺乏学习动力,应付作业。在小组完成作业时,有些同学蒙混过关。分析上述问题可以发现,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皆是因为学生对课程和知识点没有建立起浓厚的兴趣,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这是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共性问题。

三、“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的实施

基于上述特点和问题的提出,我们进一步发现“兴趣”的重要价值。因此要想改变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及教学效率,就必须从“兴趣”入手,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导向法”即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课程知识点和职业技能进行讲授,在教学中实施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引发学生课堂兴趣的方法并设定合理的工作任务,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职业兴趣,提高技能水平。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即“授课计划、引入、讲授、实践、评价”中详细探究如何将“兴趣导向法”应用于课堂。

1.授课计划――寻找兴趣

授课计划是保证一门课程可以有序展开、重点突出、安排合理的重要保障。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授课计划的制订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一定要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找准三个“兴趣对接点”。一是要寻找课程内容和职业技能的对接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兴趣是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大部分同学都是依据职业兴趣选择专业,如果将授课内容与职业技能紧密相连,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则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重要作用。二是要寻找学生兴趣和课程内容的对接点,将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以项目的方式贯穿在学生感兴趣的载体中。以《摄像技术》课程为例,学生对其中的微电影拍摄、婚礼摄像等内容兴趣浓厚,那么在授课计划中,应加大该部分比重,并且将摄像机操作中的难点内容贯穿其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三是要寻找理论和实践和对接点。上文中提到,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勤于动手,不喜欢理论教学。那么则需要在课时分配中侧重实践教学,并设计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践项目。总之,抓住这三个“对接点”,则形式成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授课计划,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职业兴趣、爱好兴趣和实践兴趣,从而展开积极有效的教学。

2.引入――激发兴趣

课堂引入是“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堂课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关键在于课堂开始前的几分钟时间。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分为两部分。一是“课程引入”,即该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需要改变死板的“概述”式的讲解,以就业方向和前景为线索进行专业概述的展示。例如在《摄像技术》的第一堂课,教师把“摄像概述”的内容转化成“学好摄像能够干什么”,在听到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影摄影、电视摄像、宣传片拍摄、婚礼拍摄等行业后,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并且对课程的展开充满期待。二是“课堂引入”即每堂课的知识点引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引入知识点,避免生硬的讲解概念。可多采取播放视频、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3.讲授――发展兴趣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基础的形式,是占课堂比重最大的部分。虽然近年来多种课堂改革的方法在颠覆传统的教师讲授的形式,但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能被。在获得了良好的课堂“引入”之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进入了主体知识的讲授阶段,则更需要教师利用语言技巧紧紧抓住学生兴趣,从而发展对知识的兴趣。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的讲授环节,则需要教师善于通过举例讲解知识点。通过观察高职学校听课状态,学生对三件事情极其感兴趣,分别是:新闻及周边、老师、自己。例如在讲授拍摄角度时,引用了《舌尖上的中国》案例,把学生兴趣又引入到拍摄技巧上来。同时,多引用教师自身的经历作为知识点的载体,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发现有些同学有走神现象时,可将该同学放入案例情景中,适当调侃,可使兴趣回归课堂。以上的方法仅是探讨在“讲授”这一课堂环节如何引发学生兴趣的语言技巧,其他卓有成效的授课形式和方法在此不做论述。

4.实践――深化兴趣

上文中提到,实践性强的课堂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实践环节是深化兴趣的关键。在安排实践任务时,一定要以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导向,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为题材。例如在《摄像技术》课程实践环节中,把所有的技术要点都结合在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微电影拍摄”中,即每次实践每小组要完成一部微短片,并将该天课上所讲的知识点应用其中。在题材上,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暴走漫画》、《潘磕惺俊返茸魑剧本来源,轻松搞笑,并加以创新。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讲授“婚礼摄像”时,实践任务是每组模拟婚礼现场拍摄,由同学扮演新郎新娘等角色,学生热情高涨,在实践中学会了轴线、跟拍等知识点。总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增强课堂动手性、创造性、参与度是深化其兴趣度的关键,通过与任务导向型的教学设计结合,提高实践效率。

5.评价――兴趣迁移

评价是将课堂兴趣转化为职业兴趣最为关键的迁移阶段。好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助于最终把对知识的兴趣迁移到专业技能和就业领域上。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鼓励原则。大部分高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很难获得教师的认可,所以他们一旦受到鼓励和赞美,便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的自信和渴望。二是竞争原则。高职学生喜欢挑战性、你追我赶的游戏性体验。根据这一特征,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团队,对同一任务设置时间、效率、质量上的竞争机制。这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且在遇到瓶颈是能够坚定克服苦难的勇气,同时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三是协助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后必然会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而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趁热打铁,针对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协助,尤其是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说明其已形成了对知识、技能的兴趣,则需要教师加倍付出时间和精力帮助其解决问题。除了注意以上三原则之外,教师还应该对评价的形式加以思考。在《摄像技术》课程中,每次完成实践任务后,都会安排评价的环节,即每小组展示自己拍摄的作品并派代表进行讲解和答疑。在期末考核时,采用电影节颁奖的形式评出最佳摄影、最佳美术等奖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征,结合行业标准,制定多种评价模式,达到兴趣迁移的目的。

四、总结

“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填鸭”教学方式,结合课堂流程,形成了“激发兴趣―发展兴趣―深化兴趣―兴趣迁移”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求知欲,提倡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真正把学生兴趣升华成职业兴趣和就业技能。让兴趣引领学习,让兴趣改造学习,最终让学习成为兴趣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黄浏展.论兴趣导向法在电子政务专业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2(20).

[2]唐文晶.兴趣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03).

[3]苏振芳.引言和结论参考-论兴趣的方法论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04).

[4]曾文英.基于兴趣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01).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受“北京市怀柔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资助,项目名称:怀柔区影视后期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上一篇: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论文统计分析 下一篇:独立学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