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鱼池施肥新技术

时间:2022-08-12 01:36:28

浅谈鱼池施肥新技术

【摘 要】如何掌握鱼池施肥原则及有效方法,为鱼类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是保证养鱼成功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鱼池施肥的相关实用新技术做了归纳总结,望能为渔业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鱼池施肥;原则;方法

给鱼池施肥可增加水中营养物质氮、磷、钾、钙等含量,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繁殖,以增加滤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施肥后可促进池水浮游细菌的繁殖,增加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饵料,也可以通过细菌的絮凝作用形成细菌团,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农家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碎屑,可直接作为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还能增加池底有机碎屑的沉积。池底的有机碎屑也可作为底栖动物的饵料,能促进底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施肥原则上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肥方法为“抓两头,带中间”。农家肥是培育优良水质的基础,但其耗氧大,在高温季节施用易恶化水质。所以,在精养鱼池中,农家肥往往以施基肥为主,作为追肥,也仅在水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应用。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大量投饵,鱼类摄食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多,此时水温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快,产生大量含氮物质,池水有效氮含量通常为0.5~2毫克/升,最高可达4毫克/升以上。而浮游植物需要的最低含氮量为0.3毫克/升以上,可见,精养鱼池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氮源已足够有余。况且,鱼池的有效氮在夏季通常有60%左右是以总铵形式存在。在鱼类生长季节,水中有效氮随投饵量的增加而逐渐增长,没必要再施含氮量高的无机氮肥或耗氧量大的有机氮肥。而此时,水中有效磷含量却很低,主要原因是磷在水中容易与钙离子等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也容易被塘泥和水中的胶体物质所吸附和固定,形成不能被植物利用的无效磷。在鱼类生长季节,由于浮游植物的消耗,水中有效磷含量很低,一般在0.01毫克/升以下,氮磷比例严重失调。据测定,精养鱼池中,有效氮和有效磷的比例以35~5:1为佳,而目前一般精养鱼池均在300~500:1,最高达1196:1,致使水中藻类产生明显的“磷饥饿”,因此水中有效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由于水中缺乏有效磷,致使大量的有效氮没有充分利用而白白地浪费掉。所以,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施用无机磷肥,对增加水中有效磷的含量,调整有效氮和有效磷比例,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池塘生产力起重要作用。

在施肥方法上,农家肥要重施基肥,轻施追肥。在盘锦地区通常放养前至4月初,施肥量占全年农家肥总量的60%~70%,其余作为追肥在春秋两头施用。追肥要量少次多,勤施少施。在春秋季节,应选择晴天,在良好的溶氧条件下,采用全池泼洒的方法,以避免池水耗氧量突然增加。

农家肥必须发酵腐熟,腐熟后除能杀死部分致病菌,更有利于卫生和防病。追肥时,要在晴天中午用泼洒的方法施肥,利用池水上层过饱和氧气,既可以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又降低了有机物在夜间的耗氧量,夜间就不易因耗氧过多而影响鱼类生长。

巧施磷肥,以磷促氮。磷肥应先溶于水中,充分溶解,选择晴天9~10时,全池均匀泼洒,过磷酸钙浓渡为0.01%。此时池塘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可使上层水溶性磷肥保持较高浓度,同时,浮游植物也开始向池水上层集中,利用磷饥饿的藻类具有特别能吸贮磷的特点,大大提高水溶性磷肥的利用率。5~9月每隔半个月(主要视水质而定)泼洒1次,泼洒后的当天不能搅动池水,以延长水溶性磷肥在水中的悬浮时间,降低塘泥对磷的吸附和固定,施用磷肥3~5天后,池中浮游植物将产生高峰,生物量明显增加,氨氮下降。此时,应适当加注新水,防止水色过浓。

上一篇:河套灌区春小麦播种期预报方法研究 下一篇:呼伦贝尔地区近50年日照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