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低年级的字理识字教学

时间:2022-08-12 01:05:36

浅谈小学中低年级的字理识字教学

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师如能加强字理方面的知识,使得识字教学不再停留在文字的浅表层。

一、字理有助于辨析形近字和纠正错别字

现代汉字中形近字多,形近字给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段的小学生认读和使用带来很多麻烦,错误长纠长在,因为机械对比形近字,学生不明了形近字之间何以会有这些差异,结果自然记得少忘得多。借用汉字构形的理据来区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那么学生的印象肯定很深,读错用错的机会就可能大大减少。如“即”与“既”,学生左边相同,读音相似,所以常常混淆弄错。但究其字源,二个都是会形字,“即”字甲骨文作象一个人面向食器即将进食,所以有靠近(若即若离)、即将、立即等义;“既”甲骨文象一个人吃完饭扭头向后准备离开食器之状,所以有完成(既成事实)、既已、既往等义。“既然”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认可,当用“既”;“即使”是假设的事实前提,客观上尚未发生,应当当用“即”。这样学生就容易区别了。上述各字经过样一番讲解之后,学生认错写错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了。

二、字理有助于系统掌握汉字

汉字是一个互有联系的符号系统,它们的组合有理据,有序列,有层次,有类别,如让中低年段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识字便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莫”字,让学生理解“莫”原意是指日落于草莽之中,以“莫”为声符,产生了上声下形的一系列形形声字“幕”、“墓”、“慕”、“暮”,如此推广开去,先识字成为后识字的基础,字与字之间互为背景,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样从字理出发按构形规律成系统的教学汉字讲一个字可以联系一串字、一批字,效果显而易见。

三、字理有助于掌握词义系统

汉字在构形的时候,与语词的某一个意义有联系,这样一个意义我们通常把它看作是字的本义。本义是其他意义产生的根源,如果我们掌握词的本义,其他的意义会与它发生联系,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比如说“题”,本义是头额,后“题”又有标识篇首的文字之义如“标题”;还有书写、署之义,如“题词”;我们在掌握字形的本义后,就能将一串引申意义联系起来,这比单个记忆掌握要牢固有效得多。

如何让字理识字改变目前识字教学中枯燥识记的现状,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帮助孩子记忆汉字的音形义,我在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上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 以图示字法

以图示字是根据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来进行的,我们知道象形字是描摹事物状的方法来造字。图示法适用于对大多数象形字的教学。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可根据字的特点用图画将汉字的本义表示出来,这种方法,低年级的学生最是喜爱。如在教学“雷”字时,出示甲骨文“雷”――为田野上空出现一片云,一道闪电划过田野,再现了“雷电”的场景,让学生望字生景。又如教学“长”字,甲、金文均像一长头发的老者,出示此图,学生对于“长”既用作长发飘然的“长”,又用作高寿长者的“长”便不难理解。再如“册”、“典”字,前者在甲骨文中如苇编的竹简的样子,而“典”很像手捧“册”字的样子。由于图画不但形象、直观,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于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如此方便学生记忆,也使学生加深对汉字本义的理解。

2. 以演示字法

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如“罗”,其本义是网捕鸟,教学时演示撒网捕鸟的动作,这样学生很快便明白“网罗”“罗雀”的意思,又如“从”字,请两个人面向左面站立,一个跟随一个,学生从演示中便明了了“从”的字义。再如“睁”(目字旁)――张开两眼,“握”(提手旁)――五指收拢,“牧”――一只手拿小棍子赶牛……小小的一个动作演示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动作知晓字的原意及演变的过程,不仅达到识字明义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 以述示字法

以述示字法就是用简练正确的语言去阐明汉字构形原理。这种方法多适合于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如教学“甘”字,教师讲述甲骨文的甘的外形是个“口”,当中的一横是指事符号,也就是指舌头所在,表示这里最知道甜。再如,与学生讲述“秋”,甲骨文呈现的是“火烧秋虫”古人有焚田的习俗,在秋末进行,“秋”表示五谷熟了,田野便以火焚虫,只要这样点拨讲述,学生不但收获了字,更收获了中国古代农作文化。

上一篇:校长和爆米花机 下一篇:运用错题本培养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