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8-12 01:02:15

对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软件外包服务缺少专业人才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通过分析国内人才短缺的原因及人才需求,提出高校软件专业采用校企合作、企业实训等形式开展软件外包人才培养。

关键词:软件外包;校企合作;企业实训模式

软件外包是当前我国鼓励重点发展的贸易形式,对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外贸整体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软件外包产业来说,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竞争要素。作为全球软件外包的新兴力量,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备受全球瞩目,但是缺少专业人才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培养满足外包企业项目要求的各类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1-2]。

软件专业学生要在软件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依赖两个条件[3]:一是企业进行软件生产流程再造,将大量工作进行分工细化和生产标准化,为学生提供适用岗位;二是学校的教学内容实用化,按企业的岗位要求培养实用人才。虽然目前企业和学校对此都已有认识,但要达到完美的结合尚需时日。因此,现阶段的软件人才培养面临着几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企业分工不细,对学生提出了过高要求,学生难以适应;二是高校的“共性”教育与企业的“个性”需求相矛盾;三是高校教师知软件而不知软件生产,学生所学知识缺少实用性和针对性。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对传统的软件专业培养方式进行改革。

1我国软件外包人才短缺的原因

无论是国外看中国,还是国内横向比较,我国软件外包服务都有较好的市场。从全球范围来看,2004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了328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5%,而且这一市场规模还在呈膨胀式增长。到2009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5%。瑞士日内瓦霍拉西斯战略咨询公司和美国全球投资风险研究所早在2005年联合推出的《2005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中就预测,中国将在未来10年内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科技业务外包的最大承接国,中国外包服务行业方兴未艾,前景诱人[4-5]。

而我国软件外包出现人才短缺,具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我国软件外包服务的发展异常迅速,大大超出了预期,而国内对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认识比较滞后,没有较早地进行人才储备。

其次,我国缺少外包服务的内需环境。目前我国的软件外包服务客户大都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外市场,国内企业对软件外包的认识不深,基本靠自己的内部资源解决,而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再次,目前我国软件外包服务公司的规模普遍较小,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民营和私人企业,与大型传统的IT企业相比,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方面的竞争力较弱。

最后,目前国内高等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的软件人才与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大学毕业生所学知识与软件外包项目的需要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达不到企业的标准。

找出外包人才短缺的原因,然后按图索骥,对症下药,培养和挖掘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将是软件外包行业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历史使命,需要校企双方高度重视,并寻求有效途径。

2软件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

外包服务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个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软件外包行业是软件服务业,具有多样性、行业的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性等特征,与其他传统服务行业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就必然有行业自身的特征。

事实上,我国软件外包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根据需求有所区别的,最合理的软件外包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

具体来说,底层是基础的软件开发人员,能够编写代码、技术文档等,与团队成员和项目经理共同完善设计方案,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层是数量较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经理人才,应该具有很强的沟通和团队领导能力,了解客户需求,能够对软件项目进行系统分析、模块化分析,协调各种资源并掌握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这类人才需要有技能和经验以及较高的个人素质。

最高层是既懂管理又懂软件,并具有外包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他们应该熟悉国际化企业工作管理模式,能够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动态和趋势,掌握国际标准和规范,熟悉对方的文化,参与国际软件竞争和市场开拓。

目前,软件外包企业对人才的一致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掌握外语(英语、日语、朝鲜语等)的读写和口语交流技能。由于客户来自国外,因此对外语水平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

第二,掌握外包软件开发、设计、测试和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管理和行业知识都有较深入的了解。

第三,熟悉和遵守国际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具有大型软件项目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态度。

第四,理解、尊重国外客户在文化、传统、习俗、思维和时差等方面的不同,并能与他们密切交流和沟通,解决外包项目的具体问题,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总之,从对人才的要求分析来看,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而是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的人才。

3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之道

笔者认为,培养软件外包人才应该采用全方位、多渠道、企业广泛参与的多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外包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从目前的培训渠道看,我国软件外包人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类软件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历教育人才。这些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掌握了软件外包行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英文读写能力,但是他们缺乏参与外包项目的工作经验,缺乏大型项目和团队合作的锻炼。因此,他们是外包行业最大的潜在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培养性。

第二,各种自发的社会办学和认证机构培训人才。他们以就业或取得技能证书为目的,注重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不少机构缺乏良好的师资,而且过分重视培训的盈利目的,学员的入学基础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考核评定,因此学员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定制和联合培养人才。由于有了企业的参与,这种培训模式更有针对性,与外包项目的实际结合得更紧,而且培训后的学员需要经过企业的考核才能正式进入企业,所以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成功率较高。但是,由于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往往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企业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跟踪不足,使课程内容、进度和学习要求与实际需求仍存在脱节。

第四,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养。由于社会上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社会培训机构的学生又无法满足企业的期望,因此很多软件企业加强了员工的内部培训。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参与培训的员工熟悉企业的外包工作方式,在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培训人员授课下,通过参与实际的外包项目,获得最直接的项目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交流方式。但是,企业内部培训成本过高,培训后的员工离职带来的损失成为企业内部培训的制约因素。

以上各种人才培养渠道各有利弊,面对巨大的外包人才缺口,是否存在破解软件外包人才匮乏的有效办法呢?

4校企合作培养软件外包人才模式的研究

通过对各种外包人才培养方式优劣的综合比较,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新出现的一种“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业界人士称之为“企业实训模式”。它的总体思路是:首先由各家软件外包服务公司深入分析人才培训需求,提取行业需要的共性技能和知识以及每个企业具体的人才要求;然后由软件行业协会牵头组建或遴选外包培训机构,由各个企业推荐培训教师,共同编写培训教材和考核体系,完成培训授课和跟踪学员学习情况。采取学习和辅导并重,理论联系实践的培训方式。常规课堂授课和到外包公司实习相结合,参与实际外包项目。实行“严进严出”的招生方式,从招生源头开始控制学员的基础素质,再经过企业的阶段性考核,决定学员是否能满足软件外包企业的实际需要。

“企业实训模式”并不是空头设想。实际上,IBM、惠普等大型软件公司已经在我国实行了这种方式,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应该对此模式进行考证和试用推广,以期找到软件外包人才的最佳培训模式。

高校本着这种思路,可以建立以下实施方案:从高校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依托软件外包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建设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联合当地或周边地区的软件外包企业,开展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参与,利用多方资源,搭建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优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企业通过实训指导、课程开发、教材编制、互建基地、订单培养、就业推荐等各种方式,全方位参与学校软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借鉴相关软件企业或培训机构的软件实用人才培养经验,探索软件外包人才的专业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该方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 请企业辅助综合实训和毕业指导,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主要目标是通过一些实际的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尽享项目虚拟团队运作。一方面锻炼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进入企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再通过邀请IT企业的管理精英,对学生进行仿真测试和就业指导,为每个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建议,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 校企全面合作,共建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与本地或周边地区软件企业的全面合作,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让学生和教师参与实际的件外包项目。学校在软件企业中建立学生实习基地,软件专业的毕业生在软件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双方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直接以实际开发的外包项目作为实习训练项目,实习后将具备相当于在专业IT公司工作超过半年的员工的软件开发能力与经验,可直接上岗,参与实际项目开发。

(3) 以销促产,全面开展软件外包方向人才订单培养工程。

与本地或周边地区软件企业开展软件外包方向人才订单培养。通过召开相关的研讨会,邀请企业专家,就如何开展该专业方向的教学工作进行研讨,确定教学方案并实施。同时,让企业尽早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工作中,使学生能更好地达到软件外包企业的人才要求。

该方案实施的难点是如何解决课程设置、外包项目真实案例收集、校内真实环境实训与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时间分配以及外包软件人才技能认证等问题。

5结语

软件外包是新兴的行业,据一些行业分析机构预测,中国在未来3~5年内一定会出现几千人甚至是接近万人的软件外包企业,届时外包人才将呈现“井喷式”发展。我们依靠专业院校的师资和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与软件外包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研究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丛,万丽丽,南方,等. 对特色培养本科软件外包适用型人才的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17):126-128.

[2] 金柘苗,臧新. 南京软件外包业发展战略选择[J]. 江苏科技信息,2008(8):34-36.

[3] 李英. 南京软件外包人才问题研究[J]. 人力资源,2009(1):126-128.

[4] 李洛,吴绍根. 基于印度NIIT培养模式的两年制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思路[J]. 高教探索,2004,5(2):53-56.

[5] 万晓兰,王丽燕. 中印软件外包业基于“钻石模型”的竞争力分析与发展策略[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18(3):61-67.

Thinking about Training Software Outsourcing Personnel in Universities

CHEN Ye-bin 1, LI Ying 2

(puter Science School,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China;2.Polytechnic Department, 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 Maanshan 243041,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bottleneck problem of restricting our software outsourc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for 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resources outsourcing personnel,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 for the manpower shortage, and puts forward the software outsourc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of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ity in universities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enterprise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software outsourc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terprise training mode

上一篇:微机原理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教学模式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