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评改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8-12 12:34:44

提高作文评改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其核心理念是“个性化”和“人性化”。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环节。一份好的作文评语,不仅能促使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对学生本身也起到不可估量的教育引导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一方面每次作文训练教师要在批改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另一方面学生却并不领情,多数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往往只重视作文分数,对教师的评语并不重视。不少老师的作文评语存在着模式化倾向,作文评改的方式也缺乏创新,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作文评改的有效性就成了教师的一大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 注重作文评改的人文性

作文评改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写作文评语时,应写出充满人文关怀的批语,搭建好师生之间这种心灵沟通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这里所说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指教师在作文评改中对学生流露在作文中的个性、情感、生活态度及价值观的关心和引导,以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写作的一种手段。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不成熟和渴望理解的现象,老师作文评改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对他们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

1.评改要以鼓励为主。

有人说:“教师的赏识性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田。”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进而缺乏写作的信心,长此以往便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学生认认真真完成一篇作文,总有值得赞赏的地方,不管是主题,还是结构,或者是选材、语言等。而“马虎草率”“狗屁不通”等评语,只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学生作文中有一点新内容,新思想,新见解,甚至小小的进步,老师都予以相应的肯定。当然,给学生鼓励并不意味着忽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而是要在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前提下指出来。

2.评语要充满感彩。

巴尔扎克说:“一个常人拥有了感情,比得上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师生之间沟通地越好,教学效果就越好。如果教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教训的口吻、挑剔的心态对待学生作文,那么,怎能期待学生对教师的评语产生共鸣?作文评改的有效性又如何体现呢?只有心中有情,才能写好作文批语。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烦恼和困惑,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指导。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得到他们的信任,而作文评语正好可以成为这样一个平台。这样学生才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06年李莹同学在当年的江苏省高中生作文大赛中写了一篇《一缕阳光》的征文,在文中,她写到了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对她过度的关心,表现出相当的无奈,心情有些灰暗。我知道她的母亲是个残疾人,女儿是她唯一的寄托。所以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的母亲是个了不起的人,在她的坎坷的人生中,你是她的杰作,她一直以你为骄傲,在她的身上,我读到了母爱的可贵。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希望你在享受阳光普照之时,也能给她一缕阳光。”这位学生读了我的批语,激动地对我说:“老师,谢谢你,你的话增强了我对生活的信心,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并把作文的结尾改动了,全文的基调也为之一亮。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成才导报•高中生周刊》,给了她很大的鼓舞。此后作文水平突飞猛进,连续以母亲为话题写出不少佳作,07年进入了省决赛,获二等奖。母女关系也日渐融洽。

二、 注重作文评改的合作性

作文评改在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这种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人本主义的思想就必然决定了老师要抛开作文批改“一支笔”的传统方式。我们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判与修改的活动中,建立有效的合作评改机制,让学生们真正互动起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互相批改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应充分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评改文章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评改的任务。而且,由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十分贴近,往往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次,可以组成作文评改小组。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最后,在学生互评作文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让学生明白作文的要求,掌握评判标准,规定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的的程序。

例如笔者在进行记叙文人物形象专题训练时,为了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批改作文,将批改要求具体细化成一张表格,使学生互评作文时操作更为方便。除了把文面、错别字、病句等硬伤分门别类改出来之外,还把个性化的人物描写、典型环境的营造、文章语言作为重点,分别细化为2到3个评分点,如是否写出人物个性,是否以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人物语言是否精炼等,让学生评改有依据。最后还设置了评改人和被评人的建议和意见栏,使其能双向交流。

在学生批改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学生互评结束后,作文本当堂发还给作者本人,由其作好修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写在原来的评语后面,然后再次收缴上来。教师认真阅读每一篇评语,检查互评的效果,下节课把评改的样本拿出来在全班交流。这一环节要注重修改,让学生参加到对自己作品的评改中来,不仅能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思考、再认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态度和习惯。教师可以挑选典型作文,印发给同学,或利用早读课时间朗诵,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作文互评,开阔了学生思维视野,提高了辨析及鉴赏的水平,体现了作文评改创新的指导思想,符合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精神,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 注重作文评改的个性化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的文本,全班几十个人,性格不同,基础不同,写出来的东西更不同,那么我们如何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体现这种个性化呢?

1.作文评改须因人而异,避免一刀切。

每个人的性格特征、知识储备、人生经验、文化素养等不尽相同,评语必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教师撰写评语时要注意针对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人写出不同的评语。对于水平较低,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地放宽标准,尽量地发现其闪光点,用一些生动活泼、热情洋溢的评语给予表扬和肯定,以增强其写好文章的自信心,起到提高写作兴趣的效果。有个学生基础非常差,每次作文甚至都写不满800字,有一次他虽然写了很多套话,但总算凑满了800字,我就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虽然这是一小步,却是你迈向成功的一大步。祝贺你终于跨过了800字这个坎,希望你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上再接再厉,多写出一些反映人物身份、个性的对话。”并给他打了个从未有过的高分。这个学生很受鼓舞,作文兴趣大增,作文成绩也稳步提高。对于水平较高,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教师要既要肯定其长处,又要找出问题所在,注重引导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促进他们写作水平上新台阶。

2.作文评改必须具有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

所谓针对性,就是指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不求全面,而要能给学生指明方向,使他们能有所领悟和收获。泛泛而谈的评语虽然容易操作,但学生看了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我们在评论一篇作文时要“以文为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优点和问题,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从而引导其不断向上攀登。

新课程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重视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作文评改要由重视文本到关注学生,由重视分数到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以及情感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提高作文评改的有效性,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切实提高。

(朱雪芳 江苏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 215500)

上一篇: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建... 下一篇:数学“解题教学”中亟需正视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