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焦点问题

时间:2022-08-12 12:04:08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焦点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脉络,集中探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关键词:同义词的界定;同义词的识同;同义词的辨析

中图分类号:H1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70-01

同义词研究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先是从现代汉语开始的,一些观点、理论也是先从现代汉语领域开始讨论的,而后才应用于古代汉语。20世纪90年代,周荐先生的专著《同义词语的研究》对之前的同义词研究作了总结和评析。之后池昌海先生先后写了两篇专论,论及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状况,然而“都是在现代汉语范畴展开的”,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情况鲜有论及。真正涉及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研究,是从90年代出现的一批同义词词典开始的,尔后一些古汉语教材和学者的专著中也增加了同义词的章节,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理论探讨性文章。

一、同义词的界定

黄金贵先生的《论同义词之“同”》一文中已经就出现的各种界说根据时序作了归纳。池昌海先生在《五十年汉语同义词研究焦点概述》中把同义词的界定归纳为“意义同、近”说、“概念同一”说、“对象同一”说和“义位同一”说。“意义同、近”说认为同义词指的是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词。张永言、洪成玉、刘乾先、郭锡良、王政白、段德森、赵克勤等人的观点虽表述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但大致可以归为“意义同、近”说一派。“义位同一”说认为义位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才是同义词。王力先生是“义位同一”说的先驱,而后黄金贵先生发展了“义位同一”说。“概念同一”说认为同义词是指在同一概念内具有各种细微差别的词。张世禄先生和曹先擢先生即持此论,都强调同义词表示的是同一概念。“对象同一”说则认为判别同义词唯一的依据就是它们是否概括同一对象。以上四种提法只是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的,实际情形要复杂得多,很多学者的观点其实是几种的杂糅,比如周光庆强调的是同一义位,但同时要求反映的是同一对象,可说是“义位同一”和“对象同一”的杂糅。这种情况表面上反映的是同义词界定的困难,其实质表现的是认识上的模糊性。

二、同义词的识同

同义词的识同,这是黄金贵先生的提法,有的文章称作“认定方法”或“确定方法”。我们这里就借用黄先生的这一提法。识同也就是说要确定哪些是同义词,具有哪一相同的义位。识同的方法先后出现了替换法、义素分析法、同形结合法以及双重印证法。替换法由于替换的局限性、主观性、缺乏操作性已经被现代汉语所抛弃,更不用说古代汉语了。义素分析法和同形结合法同样由于其自身的缺点,因而无法适用于古代汉语。周文德在《古汉语同义词的认定方法》中提出的双重印证法,在具体的操作方面克服了其他方法的局限,不失为一种确定同义词的有效方法。黄金贵先生在《论古汉语同义词的识同》中提出了“文献训诂材料”和“古人替换使用”识同法,这两种方法由于以黄金贵先生本人在同义词研究方面的丰富实践为基础,因而可操作性强,是两种较为有效的识同方法。

三、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辨析是同义词研究的重要方面,“同义词研究最终要落实到辨异,即辨同中之异”,即在某一项相同的义位上辨析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早期同义词的辨析大多是对整个词的训释,模式固定,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商榷。近年来,由于对同义词的界定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辨析的方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归纳起来,同义词辨析的方法主要有:本义分析法、引申义列分析法、同源求异法、反义分析法等。各种方法各有特点,运用的时候也要小心求证。黄金贵先生提出通过同源推究的方法辨释古汉语同义词,“在同义词辨释中,我们要辨释某个同义词组中的某词,就可以联系这个词的同源系统,利用同源的研究而帮助辨释其中之异。这就是所谓同源求异法”。在《评王力的同源词与同义词关系论―兼谈同源求异法》一文中,黄先生具体讲了如何运用这一方法,而且举了几组实例,做了辨析。但是陈雪竹《论从语源辨释同义词》一文中,却从“对语源的探寻必须正确、避免为求异而寻源、语源的差异不完全等于同义词的差异”这三个方面指出了黄先生在运用同源求异法辨析的时候所犯的一些失误,分析准确,令人信服。由此可见,运用这一方法辨析的难度之大,稍有不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参考文献:

[1]黄金贵.论古汉语同义词的识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2]黄金贵.论同义词之“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3]池昌海.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1).

[4]池昌海.对汉语同义词研究重要分歧的再认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

[5]池昌海.五十年汉语同义词研究焦点概述[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6]徐盛芳,徐正考.20年来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综述[J].长春大学学报,2005,(1).

上一篇:浅论东南亚景观艺术特点及运用 下一篇:浅谈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