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东南亚景观艺术特点及运用

时间:2022-08-19 03:30:51

浅论东南亚景观艺术特点及运用

摘要:东南亚园林风格崇尚自然、健康、休闲 浓郁民族宗教地域的特质,舒张中有含蓄,妩媚中带神秘,兼具了平和与激情。用心设计,但又朴实的宛若巧夺天成自然环境。

关键词:自然;朴实;风情;生态;浓郁;精致;情趣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83-01

我对东南亚艺术的神秘的异国风情从来都喜欢入迷,从泰丝到柬埔寨的石刻,再到恒河崇拜到神妖的宫殿,他们在宗教文化下发出独具金色眩目的光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东南亚风格,在中国的景观设计中,也越来越多的把东南亚的那种色彩、装饰元素、材料甚至悬密情幻的空间运用到了景观设计。凯蒂艾本说风格是可创造一种具标志性的主题形式。他并不机械复制,而是精雕细琢你所喜爱的最好创作,变为自我特有,这正是对东南亚风格的最好诠释。论东南亚装饰首先要论述它的历史渊源。东南亚装饰艺术有着与众不同的民族 地域 宗教 历史特色,首先宗教对其影响最大。

葡萄牙文化以及英国庭园到19世纪中国庭院 西班牙庭院和自然主义风格的融合,在21世纪形成各民族 各地域以及宗教特色混合的精华,出现了新的建庭风潮,继承了自然,健康和休闲的特质,大到空间打造,小到细节装饰,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南亚园林对建筑材料的使用也很有代表性,如黄木,青石板,鹅卵石,麻石等,旨在接近真正的大自然。主要以宗教色彩浓郁的神色系为主,如深棕色,黑色,褐色,金色等,令人感觉沉稳大气,同时还有鲜艳的陶红和庙黄色等。另外受到西式设计风格影响后浅色系也比较常见,如珍珠色,奶白色等。传达出了既可以悠闲自在、也可以奢华的现代设计观。东南亚风情,舒张中有含蓄,妩媚中带神秘,兼具了平和与激情。

东南亚园林风格崇尚自然、健康、休闲 浓郁民族宗教地域的特质。在景观设计中,它的主要设计元素包括了水、纳凉亭、平台、雕塑、桥、铺路和植物等。水都是创造生机和趣味的核心元素。无论是水池小景还是泳池水塘。都是它的灵魂升华处和风格弥漫的自然糅合处,景观水景崇尚自然,立面层次丰富,水面到地面过渡自然,水生植物到浮生植物及挺水植物配以卵石素沙、雕塑完成。而自然式庭园没有欧洲园林的对称规矩的厚重呆板,也没有中式园林的诗境追求,植物散乱中有序,层层叠叠看起来轻松茂密自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追求自然生态和现代建筑融合的空间,那么在很多空间设计中都运用了东南亚风情的设计特点,水池不再是生硬的水泥,不再是方正的形状,而是同形状 环境 心理特点相结合,让水的特点自然柔和的弥漫再现,驳岸的过渡自然,让材质 植物在缓慢中自然接纳,采用的人造石看上去要真实自然,契合处宛若天成。这与苏州园林有异曲同工之理,但是更加具有浓郁的亚热带风情和自然休闲的特点。

又如亭是一种小型建筑物。东南亚热带园林中,常见的一些茅草篷屋或原木的小亭平台,既美观又实用,通过添加有异国情调的装饰性构筑物,可以使一座精美的庭园更加美轮美奂。它不同于中国或欧洲的亭,它的材料朴实自然,结构也非常简单实用,或低矮或拔高或皇宫的金雕粉饰,而是用软性装饰来增强了东南亚的浓郁风情,周围最好有高低错落的植物、陶艺陪衬,才更有情趣。这种亭子在现代南方的城市里正在普及,为高档社区添加异国风情和档次。

雕塑是东南亚艺术的灵魂,东南亚景观的精华在园林中的雕塑上,石刻刀法细腻,比例匀称,雕刻技法之娴熟,内容广泛,想像丰富,都堪称世界石刻艺术中的瑰宝。仿佛一个灵魂一个故事在花草间沉默自语独成一角,只有你安静下来,才能领会其中的悬密和暗语,才能深深了解这份宗教文化下生活的真谛。雕塑在东南亚文化里丛生不已,形成了东南亚风情不可少的一点。因此在现代庭园和小区里,更多的是把南亚的雕塑和中国的青竹相结合,形成自己的风格,让人们在悠闲中享受文化生活。

又例如园林中的小品也是独具特色,在有限空间得其天趣。具有精致、灵巧和自然淳朴多样化的特点。比如在铺装上它讲究铺装的用心设计,但又朴实的宛若巧夺天成自然形状,不过度铺装,材料选择非常自然,有的地方还铺设一些醒目的图案来加强自然淳朴的风格。所以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在土壤 草坪 以及鹅卵石铺设上,都借鉴了东南亚风情设计,也符合了生态自然 低炭朴实的设计要求,更保持了土壤的水质 土壤本质的保护和还原。当然东南亚风情的植物栽种更使景观设计显得更加浓郁、茂密、自然。在这不再多述。

总的来说,东南亚风格是崇尚自然、原汁、原味,根据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作出意趣风情浓厚的设计构思,位置和布局,巧而得体,精而合宜。建筑小品都巧妙地生长在园林造型之中,每个角落都富于灵活性、多样性 自然性以丰富园林空间,增加对比,是一种自然的结合,衔接层次分明,大方,风情浓厚,用心设计,但又朴实的宛若巧夺天成自然形状,表达了东南亚人民崇尚自然、朴实生活、追求情趣完美的生活理想和艺术品位。值得我们在设计中不断研究探索,融合精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翔主编.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M].东南大学出版.

上一篇:《现汉》双音节区别词配例分析 下一篇: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