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画写生中的技法问题

时间:2022-03-23 01:14:04

浅谈山水画写生中的技法问题

摘要:在中国的山水画中,所有的表现性手段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面对具体真实的景物如山石、树木、小溪时,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如何更贴近更完美的表现这些物象,于是随着历史的积淀,出现了各种表现山石林木的标志性表现手法,就像皴法。通过这次写生以及回来后的山水画整理创作过程,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些经久不衰的技法在方法论和指导实践上的重要性。

关键词:写生;表现;笔墨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53-01

黄宾虹先生说过:“作画当以大自然为师,若胸有丘壑,运笔便自然畅达矣。”这句话告诉我们了一个永远不容怀疑的真理,即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深入到大自然中。于是,我们摒着一棵虔诚的心,背着画囊,来到蛾庄进行实地作画,虽然作品和想法都略显拙劣,但却是经过了实践后的一些总结。

这次写生是在九月进行的,因此写生地的树木相当茂盛,纷繁的树叶增加了一点表现的难度,同时山上的水也比较丰富,小溪随处可见,而淄博民居本身又是相当富有特色的,所以,在这里写生创作,可以说是“处处皆可入画”。根据老师的指导,写生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先画些速写找感觉,整体把握住大的基调;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写生结束回来后,根据自己的作品和拍的照片进行素材的整理和创作。在这次的山水画写生中,结合着具体作画的实际过程,深刻地体会到前人探索出来各种理论以及表现技法在实际作画中的指导作用,在此,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阐述一下。

一、山石树木的表现

(一)山石的表现

谈到山石的表现,就必须提到皴法,那各种不同的皴法分明地表现着不同地域、不同质感的山石。具体到蛾庄来说,则是体现在连绵的山和民居砌墙中的石头,它们是需要不同的皴法去表现的。

讲到皴法,前人告诉了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披麻皴能够使山的内部结构空间得到扩展;芝麻皴,都是由小如芝麻的点子组成,具有一种活跃与灵动的感觉;而乱麻皴,它的特征是乱如麻团,无从理清头绪,却真实地将石头千变万化的纹理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当我们用手中的毛笔去实践皴法的时候,主要是为了能够表现出山石的真实自然状态,山石的形状和纹理千变万化,所以表现的手法也就注定了必须是多样的。

(二)林木的表现

在中国山水画中恐怕除了山石之外,最重要的表现对象就是林木了,这些生长在山上的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树木被郭熙称之为山的衣服。而与山水画中其它重要因素的表现一样,林木的描绘也必须遵循着一些规则。

关于林木概念的形成,实际上也包含着许多特定的数字意义。比如我们常说的“独木不成林”,一棵树只能算是木,而两课以上才能够具备“林”的意味,三棵或以上才能是森。而且还需要注意奇偶数的配合运用,可以增加美感。在蛾庄,树木种类多,而且正值枝繁叶茂之时,表现起来是相当丰富的。画树的时候,一定得注意树以及枝干树叶的前后穿插关系,相背浓淡,一定要交代清楚,而表现树叶的时候则要做到有繁有简。至于远处的山,这次写生归来真的是深有感触,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力以及表现力实在是精准,用点子皴表现远处的山格外到位。

二、用笔与用墨

实际上用笔与用墨是有机结合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然而就写生中用墨而言,尤为凸显画面的统一性,墨的灵活运用,能使整个画面更为强烈和神秘。但是针对写生地的具体情况,这里山算不上的巍峨的大山,还有民居以及各种树木等很多相对琐碎的物象要表达,相比较而言,应比较多用到线较为合适。在写生中如若恰到好处,则能笔笔生辉,倘若没有精道的线,则会使整幅画瘫软无力,索然无味,就是一堆烂墨。

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都必须要有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让画面充满节奏感。无论是整幅画还是画面中的某一个局部关系,都是在笔墨的变化中完成的。黑白块面的大小,干湿、浓淡的分布,长线和短线、粗线和细线的应用,大树和小树,大山和小山,以及疏和密的关系等,都是因为这些变化使得画面格外生动,画面中处处都存在着这种丰富变化的规律。

这次写生虽然结束了,但却使我们更加明白,写生是对生活的再创作,没有深入的生活,就不可能有鲜活的艺术作品。山水画水墨写生的作品是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躲在画室里是编不出来的。我们的前辈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李可染,石鲁,黄宾虹等老一辈艺术家都是走在生活与创作结合之路,我们也应该踏着前辈的足迹,坚定地走下去,不断的到生活中去,克服一味地坐在画室里“造山水”,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富有生命的活力和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贾德江著.中国现代山水画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呼兰河传》――生活狂欢剧 下一篇:林业生产建设中的责任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