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读题的指导

时间:2022-08-11 11:43:32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读题的指导

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数学技巧的指导,而对于“读题”这一教学细节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无论是日常练习还是数学考试,学生都会暴露出因读题粗疏或肤浅而导致的种种错误。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完善。因此,重视对学生读题的指导,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需要,又是砥砺学生解题能力的要求。

一、指导学生感知题目信息,把握题设概貌

数学题目的信息由文字、数字、符号以及图形等要素构成。这些信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意义集合体。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感知题目信息时,要从文字着手,关注数字、符号的意义变化,探究其间的各种要素关系(有时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注重对信息的整体感知)。从而,达到完整把握题设概貌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链接相关知识,激活知识储备

读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此及彼链接相关知识的过程。如果将题设中的条件视为信息源,那么由此展开的相关信息辐射,就是对原有知识的激活。所谓“激活”,通俗地说,就是将相关知识点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思维链。从而,促进学生在联想中获得启迪,在转换中化难为易。

如,“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2,-3),且图象过点(-3,-2),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这是一道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解答题。笔者在指导学生读题时,从已知条件入手,引导学生选用合理的解析式。由已知条件可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2,-3),因此,选用顶点式比较适当。这不仅使计算大为减少,而且正确率也会相应提高。从题目要求可知,求的是这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因此,自然联想到用待定系数法为宜。然后,由待定系数法进一步联想到使用待定系数法的“四部曲”,即,一“设”、二“列”、三“解”、四“代”。具体地说,设解析式,列方程(或方程组),解方程(或方程组),最后代到解析式中。这种联想思维的过程,将相关的知识点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微型的知识模块。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可见,在指导学生读题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由因及果或由果及因的联想,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指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初步形成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

在指导学生读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探究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思路和策略孰前孰后,这取决于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一般地说,“思路”中蕴含着“策略”思想,“策略”中表现为“思维”导向。因此,我们要将“思路”与“策略”结合起来思考。这是读题指导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均工作2小时共收割小麦3.6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均工作5小时共收割小麦8公顷,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笔者在指导学生读题时,引导学生首先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结论)各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在已知与未知间建构一座联系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两种工作方式中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再根据其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在考虑这一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同时也渗透了相应的策略思想——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即加减消元法。至此,思路和策略几乎同时形成。可见,在考虑解题思路时,要考虑相应的解题策略。这样,学生才会胸有成竹。而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的诞生,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结果,是学生灵活变通数学思想方法的结果。

四、指导学生完善思维结构,优化解题思路

有些学生读题后,往往自以为找到了解题的思路,便心安理得。这样,容易错失优化解题思路的良机。有些题目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因而,综合性和灵活性比较强。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这就产生了多种解题思路。而在多种思路面前,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横向去比较,突破思维定势的干扰,选择最佳解题方案。所谓“最佳”,笔者以为,一要确保路径的正确性,二要体现解题的简约性,三要突出方法的新颖性。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优化解题思路的读题指导,笔者所任班级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与平行班相比,明显领先。

综上所述,重视对学生数学读题的指导,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大有裨益。虽然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上一篇:服务中心的“大小事” 下一篇: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改善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