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综述

时间:2022-08-11 10:31:35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综述

摘要: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规划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发展。但是我国的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鉴于此,本文就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对策综述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坏对于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到城市规划进程的整体实施。通过对城市管理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杜绝大量不合理的现象。

一、城市管理概述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是在19世纪中后期逐步形成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此前后经过近半个世纪左右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才真正确立了现代城市规划在学术和社会实践领域中的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现代建筑运动的推进下现代城市规划得到了全方位的探讨和推进,到二次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得到了最广泛的实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并在全世界的主要国家建立了各自的城市。

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当时的城市研究和科学技术方法带动下规划管理制度无论在理论基础方面还是在实践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完善。通过对原有的城市规划体系进行全面的更新和改进架构出当今城市规划的基本范型。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如下:

(1)合理安排城市的居住、商业、工业等各部分的布局、用地和设施,使之各自实现其功能,互不干扰,并节约投资;

(2)有一个高效率的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系统,使所有的交通方式都获得最大的便利;

(3)使城市各个部分居住区的用地大小、日照、绿地以及商业区的停.车场和建筑间隔,都能达到最适宜的标准;

(4)提供多种类型的、能满足所有家庭需要的安全、卫生和舒适的住宅;

(5)提供在规模、位置和质量上都属于高标准的文体、教育、娱乐和其他社会服务设施;

(6)提供足够而经济的供水、排水、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

二、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层次规划研究时间较长

按照我国一些城市现行的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编制体系,由于各专业部门在规划编制时与规划部门不协调,逐渐显现出总体规划编制周期过长,难以适应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形势。同时有的城市规划内容过于全面,以致于不能把精力集中于研究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2、规划编制速度过快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速度的增快,规划部门在同一时期,统一标准编制的规划,难免会导致城市中所有地区的编制原则、编制方法、成果深度等过于相似,而限制了很多特殊地区的地域特色,导致规划不能因地制宜的反映出地区特色。同时,在高强度的编制任务下,由于编制周期较短,设计单位往往会出现“重经验、轻研究”以及“重形态、轻经济”的现象,只是规划无法真正的做到科学发展。

3、缺少生态设计导则的考虑

现在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思考方式过于机械,对环境的理解也是仅仅将其当做资源,没有有机地完整的加以思考。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功能是承载人类、承载文化和我们的生命系统。当今,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为了使城市空间品质更加优美,各个城市也在规划编制中逐步考虑引入绿色、低碳的理念。目前天津市的规划编制中除了在中新生态城将生态技术实施导则纳入控规体系之外,其余地区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导致生态设计导则无法法制化的开展。

4、建筑物后续管理方面有所欠缺

在城市高速发展时期,我国城市的规划管理任务繁重,但是建筑物用途管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原来在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厂房项目,由于工业项目的外迁,留下的厂房由于暂时没有拆除,被包装后变成一幢幢写字楼或者商城。企业通过投机方式把土地的增值部分占为己有,既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又使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与规划用地性质不对位,留下很大的管理隐患。

三、为促进城市管理应采取的对策方法

1、树立创新意识,促进管理机制的构建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之中,尤其是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需要我们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多元化效益的共同实现与统一。例如,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还应当能够实现三者的统一。但是,由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被关注的时间相对较晚,同时,我国具有着与其他国家,许多不同的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之中,要能够树立创新意识,能够以积极的心态、严谨的态度去处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之中的问题,进而能够在创新意识的指引之下,更好的促进我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的构建。笔者认为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无论是在城市信息技术层面、城市规划管理方法、城市规划管理理念方面都需要进行积极的创新。同时,城市规划管理创新的方法以及城市新信息技术的运用都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与相关法律,“以法管城,以法治城”加上正确的城市规划管理方法,才能使城市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2、拓展思路,放眼望世界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往往与所处的特定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的市场观念狭窄的城镇市场发育往往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这直接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思路、视野具有着较大的差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城市的不断的扩大与集中,如果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够积极的拓展自己的管理思路、放眼外界,则增多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规划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

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和变迁的节奏,为了准确进行规划布局,为了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规划的服务引领作用,要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为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工作水平,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在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中,找准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

4、提升公众参与度

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之中,笔者认为应当提升公众的参与程度具有着重要意义。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相关制度进行溯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国家与地区对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制度并不鲜见。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和结果直接体现公众的利益。这城市规划所决定的。例如,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公众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具有着紧密联系,城市规划应当是城市公众意识的综合体现,因此,城市规划也应当是大部分人的价值观的整体体现。另外,众所周知,城市规划是对特定资源进行再分配的过程,而这部分资源的分配公众有权也应当积极参与。如果公众不能提升公众的参与程度,则以政府意志为代表的规划很可能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进而容易激发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过程之中,要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公众的参与度,这也是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水平更加“亲民”,更好的构建和谐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四、结语

城市是在一定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与地理环境中,在对应于一定现实的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而形成的。因此规划管理体制及其内涵就必须与城市自身的社会条件、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物质生产方式的具体条件相结合。作为一名城市的建设者,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现实的挑战。我国的城市的规划管理必须在借鉴国内、外各地区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结合考虑城市的实际条件,总结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嘉.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1(05).

[2] 戴茜傅小坚.城市规划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1).

[3] 王伟.和谐城市与中国城市规划的功能取向——基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梳理与启示[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

上一篇:浅谈建筑施工中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下一篇:钢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要点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