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中渗透写作能力

时间:2022-08-11 09:56:10

如何在阅读中渗透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两者的相互促进、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多都是把两者割裂开进行的:师生普遍认为阅读课就是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技巧,写作课则是完成作文任务、提高写作能力,两者任务不同、比重不同,阅读是主业,写作是副业。正因为认识的偏差导致了行为的偏差,使得语文教学耗时费力、效果平平,于是恶性循环、积习难改。阅读课堂丰富多彩,语文知识锦上添花,但一到作文就偃旗息鼓、黯然失色,教师教得无趣,改得乏味,学生垂头丧气,叫苦连天,不是胡抄乱改应付差事,就是无病、东拉西扯。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笔者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阅读课和写作课不能分开,阅读课是写作理论课,写作课是阅读后的实践运用课。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积累各方面的知识,然后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只有充分利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紧密联系,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根据这些情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地探索阅读与写作课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多方面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阅读培养写作兴趣

许多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的创作兴趣都是从阅读文学作品中开始萌发的。书中那些深刻透彻的人生领悟、生动形象的文学描写、文采斐然的修辞语句、精巧新颖的个性创作,都吸引着学生,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让学生明白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这种产品就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有新的创意,能充分展示个性,而非人云亦云的东西。既然如此,那就必须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同时也让别人感动。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不说假话、大话、空话,不写虚情假意的文章,要让学生认真用眼睛去观察社会、感受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进而用笔表现美。让他们关注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美的感受、痛苦的经历、执著的追求通过文章反映出来。有了强烈的创作动机,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文章才能产生,以读促写,写而促读,读与写产生了良性循环,阅读与写作才能给学生带来乐趣。

二、通过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只有大量读书,储备相当数量的知识,有相当开阔的视野,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如科普知识、地理趣事、幽默笑话、唐诗宋词、名人传记、历史典故等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积累知识、丰富素材。语文学科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语文课本更是集中了大量的经典美文,因此在课堂上我常常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诵大量的精彩语段,

并启发学生对这些语段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

除了阅读背诵,我还要求学生经常搞素材摘抄、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进行大量阅读,虽然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兴趣,丰富了知识,但如果不注意消化吸收和运用,时间长了就会遗忘或者纸上谈兵,因此只有用笔去记,才能真正使读过的文章为我所用,大量的名人名言、好词佳句,有价值的事例数据,很生动的典型材料等才有可能进入自己的文章,我们也才有可能写出吸引人的文章。通过写读书笔记,把好句好段、启发感想适时表达出来,既提高了思想认识,又实际应用了知识;既以最佳的方式保存了知识,又在无形中提高了作文水平。

波尔克说:“读书不思考,等于光吃饭不消化。”我却认为读书不积累,等于光采花不酿蜜。这种耗时多而收获少的事是很不划算的,我们应该像蜜蜂一样,广采百花多酿甜蜜。

三、通过阅读掌握写作技巧

经典的作品中渗透着大量的写作技巧,但学生对教师津津有味地讲解这些技巧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特色同引导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模仿这些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写作是一种智力劳动,当学生没有从读写结合的角度适应这种劳动时,往往会有畏难情绪。但当他们领悟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能够模仿范文写作后,写作便成了一种乐趣。写作的乐趣又会促使他们更有兴趣去阅读,这样就形成了读写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使读写有机结合,同步进行。从课本到课外让学生读典范文章,然后要求学生以这些文章为例,反复仿写,反复对照修改,直到揣摩清楚创作方法及写作技巧。而且在具体做法上不贪大求全,做到循序渐进。

1.结构仿写

如《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采用小标题:“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每个小标题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西双版纳的神奇美丽。学生学习后感到这种结构既条例清楚又便于全方位展示旅游景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于是纷纷效仿,不少人还模仿得活灵活现恰到好处。如《家乡的最美》一文拟出了“悠悠芦河水”“神奇铡刀峰”等小标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内容仿写

《观舞记》一文开头是这样的:“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样的美丽和绚丽的服装。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一同学在演讲时套用了这个开头:假如我是一只小鸟……假如我是

一片白云……假如我是一缕春风……假如我是一片绿叶……思路开阔,语言优美,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总之,只要哪篇课文有哪点“特色”,就让学生模仿学习,长时间实践,学生的作文技巧和语文积累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对照阅读讲评学生作文

通常的作文教学,老师们往往在学生作文之后,或在一个学期中进行为数不多的讲评,将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但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常常有过眼云烟的感觉。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上进行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描写时总是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我把作品中对孔乙己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在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十几个同学的人物描写片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结合范文讲评作文,具有较强的启发力和说服力。又如,根据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往往思路拓展不开的实际,我在讲解《说“勤”》时,特别详细地分析文章主体部分的论“勤”,指出作者在论述这部分内容时,从“勤是美德”“勤出成果”“勤出智慧”这几个论点进行论述。在论述中作者多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以此说明作者思路开阔,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学生认为这样的讲评学有榜样,具体实际确能解决问题,教学效果明显。

阅读是输入,是掌握语文能力;写作是输出,是展示语文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从阅读中逐步掌握写作能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齐抓,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城办事处中学)

上一篇:美术教育真的无足轻重吗 下一篇:感恩教育,让爱洒满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