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文教学浅谈

时间:2022-08-11 09:00:35

自读课文教学浅谈

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都有总体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由体裁、内容、特色等相似的课文及其相关内容组合而成。课文分为两类,即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类课文目标虽一致,但教学目的各异:教学讲读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目标知识,掌握阅读分析同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起“举一”的作用;而自读课文则是讲读课文的拓展与深化,教学自读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教学讲读课文的前提下,自觉、准确地把“知”迁移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以实现“行”,从而使之成为“反三”的实践性工具。

如何开展自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教自读课文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才能真正达到配合讲读课文、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要求?

一、明确自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自读课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以自读课文为学习材料,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意识,把讲读课所得的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地迁移和扩展到自读课上,使学生在自我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二、认识自读课文的几种功能

1.培养学生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而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检验原有认知结构掌握情况的重要指标。在语文教材中,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几乎是对等的。我认为编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自读课文中。组织完讲读课的教学后,使学生初步构建了某一认知结构,就要放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自读自练,趁热打铁地进行知识迁移。

2.自读课文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话说得好:“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我们教者的使命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去获取知识。在讲读课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就是为了要让他们在学习自读课文时培养自学能力。因此,自读课文的教学就成了培养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捷径。

3.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试金石。我们知道因为要多方面地兼顾,现行语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知识框架。这在教读课中体现出来的就是一些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这样难免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境地,阻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到了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动求知、自主思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自读也是一种创新活动,自读课文的教学就成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试金石。

三、灵活运用好阅读方法

1.将速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安排的课时少,通常是一节课。要想在短时间内捕捉信息,必须加强速读能力的训练。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只摄取主要信息,忽视了次要信息。只要能抓住揭示主题的文字与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如主要事件、人物、观点等,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速读的基础上再精读,精读时要理清文章层次,弄清重点段落,紧扣重点段进行分析和揣摩。运用在讲读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体会文章重点,概括知识点,揣摩阅读规律,注意理解关键句子和词语的深层含义以及写作上的独到之处。这样将速读与精读相结合,不但能快速完成自读任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2.比较阅读法。因为自读课文基本上都是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后,所以在自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将两者进行比较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比较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写作方法或者阅读体会等。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几篇课文《春》《夏》《三峡》《济南的冬天》等都是写季节的,比较的内容就有四季的不同、作者的不同感悟和独特视角等。通过比较阅读,就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增强思维能力。

3.边读边思法。很多学生读书只“读”不“思”,不会边读边思、多读多思。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自己的思维、好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读边思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根据自读课文教学的特点来授以科学的自学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无定式,学无定法”,自读课更是如此。在遵照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应该进行大胆的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使自读课文的教学更科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下一篇:拒绝平庸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