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

时间:2022-08-11 08:10:51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

摘 要: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情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68-01

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能力。而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地、全面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我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一翻筛选,融化为自己的教学方法,下面是教学过程的几点体会。

一、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时要善于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继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比如,在节假日期间商场衣服打折,当遇到打八五折或买100元送20元的情况时,如何选择哪种情况销售更经济、更划算。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着力解决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生产亲切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住心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初中生处在由儿童向青年过度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易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他们对事物既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教学艺术;开展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方法是:

1.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如引入“完全平方公式”内容时,开始举出(a+b)(a+b)=?和(a-b)(a-b)=?两个式子,由结合前两节课学习的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展开,学生经过动手演算并得出(a+b)2=a2+2ab+b2,(a-b)2=a2-2ab+b2,目标一旦确立,学生经过自己的尝试试后,印象较深刻,为进一步发现公式的结构特点打下基础,因而达到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利用时尚创设问题的情境,如我在引入“分式的乘方”内容时,我抓住现在学生都喜欢开生日晚会的心理, 我创设的问题是“有一位富家小姐想让父亲给她开一个生日晚会,但他父亲却不马上答应,而是先来考她一道计算题(a/b)n=?看计算的对错来决定她的生日晚会能否进行?而这位小姐的计算结果为(a/b)n=an/bn,请问这位小姐的结果对吗?生日晚会能否顺利进行?”学生肯定急于要求教师教绘方法,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如饥似渴地学好这节课的内容。

3.以疑惑点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学生的质疑问题,蕴含着可贵的创新意识。因此老师要激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质疑,以疑激思,从质疑到解疑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以疑惑点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促使他们去尝试,去猜想、去发现。

三、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

现代中学生普遍比较好动,而缺乏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也很少参加体验性活动,所以老师要多注重学生讨论、操作,体验性实践活动,督导学生以实践体验为基础去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欣赏劳动成果,从而增强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因此,在变式训练时,我常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1)一题多变。例如:在引入“安全平方公式”内容时,经过学生尝试,进一步总结了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然后再使用实验田边长a米的正方形使它边长增加b米后形成四块实验田的正方形模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四块实验田面积的和来确定(a+b)2=?接着进行变式训练,把公式中a、b的取值条件不断地变换,变换成数学、字母、单项式、多项式。进行反复训练,目的是让学生适应变化了情况,学生经过这一变或训练,掌握和应用完全平方公式。(2)利用判断题:在上面学生做一组变式题后,我又让学生做了另一种形式的题目,目的是从反面的角度、深化对公式结构的全面认识,在判断时,强调要说明理由,防止学生不动脑筋瞎猜。(3)一题多解: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如在计算(ab+1)2-(ab-1)2时,可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或平方差公式来计算。如:

解法1:(ab+1)2-(ab-1)2

=a2b2+2ab+1-a2b2+2ab-1

=4ab

解法2:(ab+1)2-(ab-1)2

=[(ab+1)+(ab-1)][(ab+1)-(ab-1)]

=4ab

通过一题多解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在以上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互相讨论归纳出的知识,更能很好地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解决易混点,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复习前面的内容。

四、整理归纳,总结提高

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这节课后,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学到什么?该注意那些问题,最后我才总结。

要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和它的结构特点:

1.完全平方公式是两数和的平方公式与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总称;2.公式中a、b可以是任意数或代数式;3.公式的条件是两数和的平方或两数差的平方;4.公式的结果是三项式。

五、信息反馈,控制教学过程

在课堂即时反馈中,首先,我常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和作业题。

(1)练习题型多样化:有选择题、填空题,一题多解等,多种题型交替使用;(2)练习方式多样化,可口答、笔答、板演讨论。学生自己命题、自测自评等多种方式。

其次,(1)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及时纠正辅导;(2)测验反馈,每上完一章,我都进行一次小测验,用来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和他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树立信心。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的进取心,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拼”出精彩 “读”出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