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时间:2022-08-11 08:07:02

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所遇到的最大的困境和挑战就是教学的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创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结合近几年高中数学的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是指能假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问题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搞清为什么要引入这一问题情境,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是有效的。要避免“开放过度”的问题情境,要避免“探究无力”和“探究无味”的问题情境。在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设置一个目前认知能力的问题,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之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从而使学生为了达到新的“知识结构平衡”不得不去寻找新的理论和知识点,以弥补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蕴含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本质,并能更好地贴近学生,因此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案例1:打折问题和天平问题“均值不等式”

(1)有两个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商场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商场两次都打■销售。请问:那个商场的价格最优惠?

(2)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量物体的重量,只需要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的重量的正确方法吗?

以上两个“问题情境”,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其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倡导探究式教学,提供发展平台

注重“教学探究”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课标》明确指出:倡导主动积极、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课程基本理念,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资助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教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新课程提倡学生要学会“独立地,探究地,合作地学习”,这样能使他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探究式学习的生命线,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是提高学生创新斯文能力的基础,正如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反对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探索过程。由此,应转便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探究的乐趣。

案例2:人教A版必修I第33页的函数的单调性的“探究 ”问题,画出反比函数y=1/x的图像。(I)这个函数的定义域I是什么?(II)它在定义域I上的单调性是怎样的?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求反比函数y=■(k>0)的单调性。

拓展:求反比函数y=■(k≠0)的单调性。

引申:请运用上述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方法进行函数y=x+■(k>0)的单调性的研究。

本例入口较浅,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通过采用变式一拓展一引申的模式,将问题逐步推进,层层深入,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要在探究方法指引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室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三、引导解题反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反映“听是听懂了,但下次出现仍然出错,或者稍微变通一下就做不出来”。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培养规范的答题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作业题都是老师精选的题目,做作业要按照先复习,规范作答,再检查的顺序进行,不存在敷衍了事不规范答题和抄袭作业的现象.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并不代表这个问题思维活动的终结,而应该是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开始。因此,如果此时停止对这个问题的思维活动,即使做题再多,也只是解决了“怎样解”等问题,而没有解决“是否解中有”?为什么“这样解”“还能怎样解”等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不失时机的解题反思中才能得到解决,一旦学生学会了解题反思,他的思维就比较活跃,思路逐渐开阔。

四、培养创新意识,实现教学的长效型

课标明确指出“注重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应有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需要为学生提供出问题、独立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作为承载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任务的新试题,经常出现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因其格调清新、立意新颖,富有新时代的气息,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备受关注。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数学教学过程作为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修养和能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充分的暴露和展开,同时又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启迪和引导,使得数学课堂教学中展现的数学思维过程更加真实、科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对解题途径做出快速选择,简化思维过程,缩短思路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上一篇:完善我国高校事业单位聘用关系法律制度问题探... 下一篇:内引外联 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