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引外联 相得益彰

时间:2022-09-07 01:01:47

摘 要: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建立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巩固。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关注课内阅读而忽视课外阅读,造成学生知识呈点状的零散性特征,阅读水平无法实现层次性递进。本文在研究小学阅读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探究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内引外联;阅读教学;原则;策略

一、小学阅读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小学阅读教学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不仅指一篇课文的学习规则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首选通读课文,初步感受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然后逐句逐段地分析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段落,在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文章的深化;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整体性,在课内要纫各种语文知识,在课外要纫各种主题或结构相关的阅读材料,形成接纳性有弹性的小学阅读教学课堂。

(二)主体实践性原则

小学阅读教学要坚持主体实践性原则,指的是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既依赖于教师阅读技能的传授,学生阅读技能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依靠于学生在广泛阅读中的不断实践。小学课外阅读语篇是经过选择的优秀文章,无论是语文词汇、句子和段落的积累上,还是文章体裁、文章结构和阅读策略上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课内文章的阅读中学生能够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许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运用和灵活掌握需要学生在课外不断地丰富阅读量。

二、内引外联 相得益彰――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纫法――丰富课内阅读的内容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入到课内阅读中,能够丰富学生对课内阅读的理解。如在《影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入影子的猜字谜导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已有表象让学生初步感知影子的特点,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联系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玩的“踩影子”的游戏,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特点。这些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这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相一致。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更加容易。同时,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以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和时间赛跑》的教学中,学生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的查字典方法,查找文章的生字生词,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关于感叹句、疑问句等阅读技巧,来感受文章的情感。然后教师让学生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分享,并分析这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是怎样理解的?这是运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在整篇文章中通过寻找关键句子和关键段落来把握中心思想的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阅读知识,通过这些方法的引入,学生更加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课内阅读的学习中。

(二)外联――促进阅读教学的延伸

外联指的是将课内阅读习得的方式、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为“经”,以优秀的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第一,以课内文章为基点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小桔灯》学习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繁星》《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冰心作品;第二,以课内文章为基点阅读相同主题放入其他作品,如在《春风吹》的课文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找有关春的文章进行阅读,并选出喜欢的句子,进行分享;第三,以节选文章为基点联系整篇阅读,如在《草船借箭》学习完毕后,教师有意识的介绍三国的形成和三国中的主要人物,并引导学生阅读《桃园三结义》、《火烧赤壁》等文章。以课内阅读为基点联系课外阅读,将课内阅读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利用课外阅读积累的丰富经验为课内阅读的学习提供支撑。

(三)纫外联――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课内外阅读通过纫外联构成有机的整体,但是在课内外阅读的联系上要注意把握时机。有些课文的外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些阅读则是为新文章的学习提供知识支撑;有的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促进课内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纫上要考虑内容的适合性和适度性,生活经验的引入对对实现本节课的目标有多大作用,这些生活经验是通过视频呈现还是学生课堂体验的方式呈现,都是纫要考虑的问题;在外联上要考虑课外阅读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课外阅读和课内知识的关联度如何,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哪些知识能够得到迁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两翼,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基点,根据课程内容的衔接点,将课前、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学一课读多篇的辐射性阅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锐.内引外联 满堂生彩――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内引外联[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2:127-128.

[2]崔芬娣.内引外联 相得益彰――小学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227+251.

[3]郑玉涛.内引外联巧对比,聚焦情节探主题――《丹柯》新授课教学课例[J].中学语文,2013,36:56-59.

上一篇: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