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职校学困生的特点及转化对策

时间:2022-08-11 07:59:39

谈谈职校学困生的特点及转化对策

内容摘要:当前,职校学困生面积大,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大难题。要搞好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化好这一大群学困生。本文笔者从学困生的特点分析出发,提出了一些转化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特点;转化

中图分类号:D648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赏识,也确实为国家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但时下有句顺口溜很是恰切地描绘了职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成绩好的不用上职校,上职校就是成绩不好"。因此,大部分职校学生都是属于学困生,职校的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搞好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化好这一大群学困生。

一、学困生的特点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基础教育和自身素质等等问题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颇,形成了较为普遍的特征。

(一)自卑感强,自信心弱

一些学困生由于在学习或者某方面较差,在小学或初中时经常受到一些老师、乃至家长的批评,在班上常接触其他同学"异样"的目光,久而久之,他们便有了低人一等的感觉,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并一直带到职校。我曾经在职校学生中做过调查,发现这种情况出现在女孩子身上较多。她们虽然开始学习全新的专业课程和接受不同的教育理念,但还经常自暴自弃,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和班级中的优秀同学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自信心仍处于孱弱状态。这种畸形的表现,直接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进取心受阻,没有勇气直面学习生活中的挑战,继续沉沦于学困苦海。

(二)情绪急躁,逆反心理强

另外有些学困生的情绪极不稳定,情感多变,容易激动。调查表明,男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情绪变化快,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自己的理智往往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顺利时春风得意,受挫时就心灰意冷。处于职高阶段的他们,表现出很强的逆反心理,家长、老师越是限制的事情,他们越想干,不肯就偷偷地做。他们有意与家长、老师作对,不计后果,人生观和世界观出现了严重的偏激。

(三)求知欲弱,学习能力低

很多学困生由于其精力不在学习上,他们怕苦畏难,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职校的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差。他们经常得到否定性的评价,受到个别老师的冷落;他们求知欲望低落,有"破罐子乱甩"的思想;他们没有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表现在他们经常逃学;上课无心听讲、开小差;讨厌老师讲授的课程;对专业课程有抵制心理,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被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不能坚持,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等等。

(四)前途茫然,缺乏人生规划

由于学困生基础差、对学习没兴趣、对所学专业没兴趣,导致了他们对于自己的前途、人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规划。他们浑浑沌沌过日子,过一天算一天,对未来无打算,不知该从事什么行业,不知现在该积累什么资本,缺乏"为自己的未来而读书"的动力。

此外,学困生还表现有交际泛滥、好吃懒做等特点。

二、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了解和掌握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特点

这是前提条件。由于职校的学困生面积大,要有效地教育转化他们,就必须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充分掌握他们分别是属于哪方面的特点,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才能使转化工作具有针对性,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准、狠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转化效果。

(二)营造宽舒和谐、平等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

环境对人的成长教育影响很大。学困生一般都有自卑和孤独感,而人最不容伤害的恰是自尊心,这就需要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给予热诚、友谊的援助,使其体会集体的温暖。我们可以在全校或全班范围内开展师生"业余课堂""社团活动"、学生"合作伙伴"等帮学活动,营造一个宽舒和谐、平等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创建一个乐园,从基础知识开始,从专业学科出发,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重拾学习信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地使学困生心灵受到感染、情感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获得转化。

(三)热爱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只有热爱学困生,才能走进他们尘封的心灵天地,做好他们的行为矫正工作;只有热爱学困生,他们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结果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并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上,我们要从与他们的专业探究出发,燃点他们专业兴趣,与他们共同探讨人生,重塑职业理想,规划人生蓝图。在教学上,我们要理解学生,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构建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密切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关系

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和思想观念如何,都对学困生的形成和教育转化影响很大。我们必须争取社会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杜绝外来一切不利因素;我们必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有力的后方支援。我们可以利用家访和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学生在家里的具体表现,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陈述学校有关制度和具体转化措施,因势利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思想、认识、和行动上达到一致,共同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向前看,用发展的观点对待,积极引导、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必会水到渠成。

上一篇:以手指游戏为依托提高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下一篇: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