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新课的技巧

时间:2022-08-11 04:05:21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新课的技巧

摘要:恰当的课堂导入能唤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埋下伏笔。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笔者努力探索的“情境切入,激发兴趣”、“时政导入,引起思考”、“设疑导入,创设悬念”、 “歌曲导入,引起共鸣”和“游戏导入,主动参与”等导入方式,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导入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恰当的导入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课堂上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会像磁石般吸引学生,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意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课堂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只有恰当的导入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埋下伏笔,从而达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功效。笔者结合多年来对课堂教学的探索,谈一谈自己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导入的几点做法。

一、情境切入,激发兴趣

情境切入,即教师从学校、班级或学生的某种具体情境入手,如校园文化、学校刚开展的某项活动、老师自己或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和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

我曾经在潍坊八中上过一节公开课《与诚信结伴同行》。当我走进八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对面墙上的四个大字“诚信恒远”,我了解了八中的老师,“诚信恒远”是这个学校的校训。于是,课堂伊始我就将这面墙的照片展示给了学生们,然后引导学生从校训谈起,谈学校里的、班级里的、同学之间的诚信故事,然后导入新课。最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利用好熟悉的校园或者班级文化,既是德育回归生活的写照,也是导入新课的好方法。

在学习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做人要自尊》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提前理发,换下休闲服,着正装,穿高跟鞋,精神抖擞走上了讲台。学生们睁大眼睛看着我,我微微一笑:“同学们,老师今天来上课,特意理发换装,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场合,需要像老师一样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呢?”学生们打开了话匣子。情景设置要自然,要符合真实的生活,就如这节课我有意识地从自己的着装开始,引导学生们开始了对自尊的感悟和探究。

二、时政导入,引起思考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体现时代性,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社会发展的热点,关注时代的焦点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通过播报一些恰当的新闻事件,将时政引进新课,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导入方法。

在学习鲁教版九年级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之“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一课时,因为时间是在一年的岁尾,我首先出示了一张大大的世界地图,然后让同学们列举一年来发生在世界舞台上的大事。学生们列举了2012伦敦奥运会中国荣登奖牌榜第二、十召开、美国总统大选、神九飞天、蛟龙入海等大事。我顺势导入“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还有那些故事在发生?中国在这个舞台上发挥着什么作用?占据着什么地位???”由此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

三、设疑导入,创设悬念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课开始前,如果教师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导入新课,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外校上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公开课时,我问学生:“大家认识我吗?”学生们说:“不认识。”我趁势而入:“我认识大家。”学生们好奇地睁大了眼睛,你看我,我看你,摇头。是啊,这个从没见过的老师怎么认识我们呢?这个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急于知道原因。我笑了:“我不仅今天认识你,将来,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能一眼认出你,因为你和老师一样,都是??”学生们恍然大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要善于设疑导思,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四、歌曲导入,引起共鸣

音乐的语言是美妙的,它特有的旋律、节奏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将歌曲带进课堂,等于将欢乐融入学习。因此,利用歌曲导入新课就比老师的直接叙述来得更感人,更吸引学生。在学习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我爱我师》一课时,首先播放了林妙可的《老师》,林妙可如天籁般的童音:

你给我一句话 就打开我一扇窗

你给我一个微笑 我就浑身是力量

你给我一个眼神 我就找到了方向

你放开双手 让我遨游知识的海洋

老师呀老师 你像我兄长

老师呀老师 像老朋友一样??聆听着美妙的的音乐,学生进入了情境,他们记忆的大门被打开。“同学们,请用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说老师是怎样帮助我们成长的。”

选择合适的歌曲,恰到好处地导入新课,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比较理想的选择。

五、游戏导入,主动参与

轻松愉快的游戏导入,符合初中年龄段学生好动的心理特征。教师设计巧妙的游戏,对初中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能很好地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游戏导入的奥秘,还在于它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动一动、玩一玩”的快乐体验,自己领悟出游戏蕴含的道理。

在学习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竞争不忘合作》一课时,我们组织了两人三足跑的小游戏。距离从讲桌到后黑板,南行、北行与中间行之间,正好有两段宽宽的距离,我提前让班长、体育委员和科代表组织了报名,准备了秒表等工具,一上课就开始比赛,两人一组,两组同时进行。短短的距离,短短的时间,先不说胜负,能顺利走到终点的同学就少之又少。一共进行了10组,5轮比赛,我让获胜者谈感想和获胜理由,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竞争与合作的统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胜过说教。当然,教师在运用游戏时要合理地控制时间,不能完全用学生的游戏活动来替代授课。

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但无定法,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导入新课,我们必须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导入的时间性。导入所用时间不宜太长,应控制在3至5分钟内,要切中要点,教师语言简洁明快。二是导入的题材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不能与教学内容脱节,还要与教学对象的实际相符合。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争取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否则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导入要具有启发性。导入的启发性是指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导入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我们要把握好“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的宗旨,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技法,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说明 陆士祯

[2]《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30期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年10期

上一篇:循证决策:国际实践、理论渊源与学术定位 下一篇:茯苓化学组分拆分及不交叉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