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限合伙制度新论

时间:2022-08-11 03:47:49

我国有限合伙制度新论

[摘要]文章从我国有限合伙制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合伙企业法》阐述了其立法价值。通过比较外国法,指出我国《合伙企业法》在事实合伙和信义义务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就如何完善《合伙企业法》关于有限合伙相关之规定,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有限合伙 事实合伙 信义义务

一、有限合伙在我国的立法价值

1 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壮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有长足发展,但同样面临着许多困境,迫切需要有限合伙的制度供给。立足于有限合伙制的特殊性,它既可为技术创业吸收到大量资金,又可为投资提供便捷管道,有利与我国中小企业筹集资金发展壮大。

2 有利于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限合伙制度的确立,使出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国内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增强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活力,市场经济更健康的向前迈进。

3 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合伙企业法》颁布以来,使有限合伙制度得以实质化法律化,填补丁我国在有限合伙方面的法律空白。新《合伙企业法》不仅弥补了公司制度和合伙企业的不足,丰富了企业的组织形式,至此,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更加完善。

二、我国有限合伙存在的问题

有限合伙在中国面临许多障碍。单从激励约束机制来看,有限合伙制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但是它需要一定的法律和市场环境,而中国目前还不具备推行有限合伙制的社会环境。除了法律上的障碍,产权制度、信用制度、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更是短期难以改变。如果片面强调推行有限合伙制,那么制度选择带来的摩擦成本足以抵消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使有限合伙制这一组织形式变得无效。

虽然新法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有限合伙是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普通合伙人与承担有限责任的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的合伙。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行使合伙事务执行权,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限合伙人依据合伙协议享受合伙收益,对企业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但这样有违公平性,对于普通合伙人来讲,有限合伙的法律形态依旧不能解决他们的无限责任问题,这是普通合伙企业的优势同时对于合伙人来说也是一种通病。对于合伙企业里面其他普通合伙人或者有限合伙人或者雇员所做的不法行为造成的损失和债务,不知情或者虽然知情但是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仍无法避免损失的合伙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必须保证各个合伙人之间能够有良好的诚信度和自律性,但是由于受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公民道德素质水平的问题,社会公民的信用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等问题影响,要完全了解其合伙人或雇员的诚信度的难度相当大,这就造成了这种基于诚信的人合形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这种现实的无奈将不诚信的后果全部加在普通合伙人身上,造成了极大的权责不匹配问题。

虽然现行的《合伙企业法》第76条规定了此种情况责任承担问题,但规定的损失只是当时表面损失的赔偿,而对合伙企业以后经营过程中的名誉、诚信度以及企业发展等方面造成的损失,有限合伙人却不再负连带责任了,事实上很有可能有限合伙人的一个不法行为就足以葬送整个合伙企业。这种明显的不公平性的存在极大的打击了普通合伙人的积极性和对企业长期化和大型化发展的信心。

三、我国有限合伙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浅见

1 加强司法

(1)可以首先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说明事实合伙存在,强调其合法性质。例如英国《有限合伙法》规定,英国的有限合伙人不受竞业禁止义务的限制,其名称不得列入商号,有限合伙人的死亡、破产也不影响有限合伙企业的存在。借鉴外国法,通过我国比较适用的司法解释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事实合伙股东地位、合伙性质及责任等,可以弥补立法不完善的缺陷。(2)加强法官自由裁量权。可以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加强法官在事实合伙方面的自由裁量权,预防其客观为事实有限合伙却主观误认,维护交易安全。

2 加强立法,明确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

此举可以借鉴2001年美国修订的《统一合伙法》,我国可以通过立法,就基于信义关系而产生的法律义务明确的写入我国《合伙企业法》,通过完善立法,主动防范而不是被动补救。

3 完善地方性法规

由于我国东西中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城市地方法院法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可能不同法院对类似事实合伙案件的认定迥然不同,这对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是个不容忽视的挑战,为了降低审判风险,各地方可以在不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实合伙的若干司法解释和地方情况作出立法或一般指导性文件,更有利法官对事实合伙性质的认定。比如在其他有限合伙要件具备下,共有人从事商业经营而获取利润达到一定数量的标咽地制宜)即可认为成立事实合伙。

4 加强法制道德建设

由于执行事务合伙人拥有相对优势决定权,其容易利用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损害有限合伙人利益,而我国《合伙企业法》中相关规定亦多为有限合伙人之诉权规定,多为事后补救条款,并不有利于更好的保护有限合伙人的合法利益,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防范普通合伙人滥用权利:

1)商信誉公开。可以在有限合伙行业中建立一种类似于上市公司股份制的商信誉公开制度,并使执行事务合伙人商信誉与其执行事务权利相挂钩,以此制约执行事务合伙人滥用权利。

2)业绩公开与执行权绑定。赢利是成立企业的最主要目的,可以通过对执行事务合伙人在任期间企业运营状况进行监督并公开,并把企业盈亏与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权绑定,达到潜在威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紫雄庄志坚。《论有限合伙与有限责任合伙》田。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5.15.87-95

[2]谢强华:《创制有限合伙推进风险投资》,战略研究院网站,2003年6月4日。

[3]马军:《有限合伙价值论》[A]中国民商法律网

[4]宋永新:《美国有限合伙法的新发展》[N],《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5期

上一篇:商品房预售的法律规制研究 下一篇:电子签名法律效力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