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关系的分析

时间:2022-08-11 12:54:20

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关系的分析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更为明显。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不但基数大,而且增长速度快。给养老保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简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 影响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所谓的人口老龄化指的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日益升高的现象。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点总人口的7%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即意味着开始跨入老龄化社会,成为一个“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如果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5%以上,则称为“超老年型国家”。

由于有人对以上确定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有争议,进而又出现了一种用综合指标确定人口类型的方法,根据少年儿童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以及年龄中位数等指标,将人口划分为三种基本的人口构成类型:年轻型人口、成年型人口和老年型人口。具体划分标准见表1。

以上划分方法。若0-14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老化指数(65岁及以上人口与0-14岁人口之比)达到30%以上,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这样的人口类型便属于老年型人口,表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自从19世纪70年代,法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当时,法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以来,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根据联合国统计,1950年世界老年型国家只有15个,预计2025年,整个世界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13%以上,届时整个世界也将步入老年型社会。

人口老龄化会给养老保险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年抚养系数越来越高。老年抚养系数所表明的是,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老年人,其计算公式为

老年抚养系数=60岁及以上人口数/16至56岁人口数*100%

很明显,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老年人数增加,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上升,社会用于老年人的费用将增加。

(二)人口平均寿命越来越高。一方面,退休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其结果必然是养老保险费用支出越来越庞大。

为了减轻在业劳动者的经济负担,人们都在积极探讨解决办法,比较可靠的途径是延长法定退休年龄,这既可减少养老金支出,又可增加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在业人数,还可发挥老年人继续从业的积极性,可谓一举数得。

三、退休年龄的变动趋势

从一个长时期考察,退休年龄有一个往后推移的趋向,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退休年龄往后推移的原因:

首先,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劳动条件发生相当大变化,人的平均寿命大幅度延长,原所规定的退休年龄相比之下显得过时。

其次,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各国的重视,义务教育获得了普及和提高,高等教育广阔发展,越来越多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年轻人卷入教育网络,致使开始劳动的平均年龄实际是高于法定劳动年龄的下限。资源的需要量,一些劳动力缺乏的发达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延长劳动年龄上限,即推延退休年龄。

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类所享用的生活资料越来越丰富,医疗卫生事业日益普及和提高,带来了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退休年龄的后移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退休年龄后移是大势所趋,也是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第一,退休年龄向后延伸,延长了人们的生产和工作时间,有利于每个人以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二,退休年龄向后延伸,可以缓解劳动力数量不足的现象。第三,退休年龄向后延伸,可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不敷支付的困境。退休年龄延长之后,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总额可有所减少,另一方面经常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劳动者人数不致于急剧减少,因而有利于基金的征集。第四,能较好地发挥老年人的余热,更有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

作者简介:陈建煌,男,福建省泉州市人,本科,统计师,从事社会保险工作。

上一篇:浅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 下一篇:试论银行业竞争背景下的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