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院校学分制改革综述

时间:2022-08-11 11:40:16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院校学分制改革综述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衡量和计算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起源于美国,1894年美国的哈佛大学首先采用学分制,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到了20世纪初,美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陆续推行了学分制。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对于从国外传入的学分制,应用于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院校,需要作进一步的改革和改进。

一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院校实施学分制的意义

1.实施学分制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分制为开拓学生的潜能、创造力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可以自己选择学科、专业、课程和学习进程等。实施学分制以后,学校除了要开设必修课外,还开设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来自由选择课程。不同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学生有不同的课程配比方案,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的课程进度,不同步地进行课程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可提前完成某些学科的学习,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某一领域里取得最好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逐年提高,客观上造成接受教育的学生文化基础素质的差异性加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就业渠道和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实施学分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有积极意义。

2.实施学分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满足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和管理优秀人才的需要,学校必须坚持教育与教学改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管理体制。实施学分制,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实施学分制后,课程类型将改变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选修课将占到相当比例;课程结构将实行模块组合,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课程内容将向综合化、小型化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学科知识间呈现不断渗透、复合的趋势,要求课程内容进行综合重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要求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专题性小型化的课程更加灵活。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学分制这样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建立富有弹性的学校教育制度,学生可先就业、创业,再学习。教育教学方式都将随之产生较大的变化。

3.实施学分制有利于促进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一,实施学分制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通过学生选课程、选教师,引入竞争机制,教师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有利于激励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激发教学工作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调动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施学分制后,学生拥有较为自由的选择权力,不仅可以选择课程,还可以选择教师。由此,要求教师开设大量的高质量的课程来供学生选择。同时,学分制还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使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调动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院教学的发展。

第二,实施学分制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过去一些课程开设重复,同一内容在类似课程中反复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实施学分制后,对于重复课程,学生可以不选,这样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

第三,实施学分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新的社会形势需求复合型的人才,要求劳动者掌握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跨专业、跨行业的工作能力。实施学分制后,学校开设一定数量跨专业的选修课,为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创造了条件,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更容易转化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跨专业、跨行业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 影响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院校学分制改革的主要因素

1.习惯性思维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与束缚

学年制是我国高校长期实行的传统制度。从根本上讲,学分制改革力图打破传统的刚性教学计划和统一培养规格为基本特征的学年制,转向实行以选课制和弹性学制为核心的学分制,这不仅仅是一次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的变革,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在长期统一的课程体系、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国家规划教材下形成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而且一直以来实行的学分制,实际上也是借鉴了苏联的学年制的优点,仍没有摆脱学年制的计划模式,学生一直都习惯于被动学习,习惯在同一集体、同一进度、同一阶段、同一教师指导下共同学习,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对于学分制改革,教师和学生可能在思想上一时跟不上,或不知道如何创造性地运用。

2.教师资源不足,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学分制是建立在选课制的基础之上的,师资数量会直接影响选修课的开设规模。要实行学分制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主选择课程。为此,学校首先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出既符合教学的内在规律,同时又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课程体系,彻底改变以往“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状况。而且,由于学分制改革对教师原有的教学方式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客观上也强化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因而许多教师对学分制改革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纪律意识淡薄

学分制可以使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更专业化、个性化、兴趣化。既可以保证基础课程的学习,又可以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给予选课的自由。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大多数自主能力和独立性较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如果实行学分制,将打破原来班级限制,使学生自由度加强。在无行政班级,无他人“管制”“干涉”的情况下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从而在计划内圆满完成个人学业,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来说,这根本不可能。另外,学生交往范围变大,容易放松约束,缺乏自律意识。这样反而影响了学分制的实施和改革。

上一篇:突破传统 打造仿真实验这柄利器 下一篇:江西省高校学生生活服务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