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

时间:2022-08-11 11:25:53

浅谈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策略,对于甘肃省未来农村基础建设项目融资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项目融资 融资模式 甘肃省

一、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大力发展

(一)投资稳步增长

甘肃省政府继续进一步加强甘肃省农业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甘肃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开展统筹城乡一体化试点,继续推进甘肃省新农村建设。截止2012年底,全省“四项”补贴资金达28.6亿元,比上年增加7.3亿元。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肉类总产量102万吨,增长10.2%。政府切实改善甘肃省民生,2013年全省财政预算75.8%用于民生,其中省级财政这方面的支出达到了80%,制定了30条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启动了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五保户供养标准和工伤伤残标准,正式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完成“两基”攻坚任务。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一批公路、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展开并顺利实施。自2012年以来,甘肃省发行政府债券70亿元、中期票据100亿元,争取国家扩大内需和预算内投资285亿元,并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在第“兰洽会”签约合同项目投资资金额达到6000亿元左右,贸易成交额达到20亿元以上。2013年第一季度接待总人数超过10亿人次,同比增长10.3%,旅游总收入达到8300亿元,同比增长15.6%。

(二)农村基础设施稳步推进

甘肃省各级、各部门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相继实施并建成了一大批基本农田、农业灌溉、人畜饮水、乡村公路、农业基地等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用电、用水、交通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截止2012年底,甘肃省有98.75%的行政村通电,98.23%的行政村通电话,45.58%的行政村通自来水;新建成9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免费开放,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投入医疗卫生经费540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9.5%,实施基层医疗卫生项目3720个,县市区全面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373亿元,年均增长23%,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小学和初中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500元和700元,新建、改扩建和增设附属幼儿园1678所,在58个连片特困县市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和高中阶段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基本消除因贫失学现象。

二、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1.生产水平落后。首先,甘肃省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仅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不到10%;许多地方灌溉又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不到40%;由于栽培技术不配套,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不到70%。水源的不足和技术的落后粗放经营,机械化程度低,土地产出率低,使甘肃省农村发展更加困难。其次,总体资源配置不均衡,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总量缺乏是甘肃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资源利用低效率现象普遍存在。2012年,全省有农村劳动力资源1256.49万人,实际利用860.75万人,占72.4%。

2.生活水平落后。2012年底,甘肃省有农村贫困人口312万,贫困面为20%左右。全省常年由于自然灾害、因病致贫等原因,导致返贫人口81万左右,特殊年景返贫人口达209万人以上。由自然条件制约,省内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中部极干旱区、南部高寒阴湿区、边(偏)远山(林)区和各类移民区等,集中着75%以上的农村“低保户”、80%以上的重点扶贫对象。而由省扶贫和统计部门建档立卡的实际在册贫困人口达680.5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32.6%,制约使甘肃省农村生活水平落后。

(二)农村基础设施存量的不合理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的地方由于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协调统一发展,缺乏统筹规划,设计不尽科学。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干旱山区畜饮水困难。尽管甘肃省政府建设了一批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但全省仍有230万人严重存在饮水困难。农村道路建设欠账大,群众行路难的问题突出。甘肃省农村公路密度、通畅等许多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尚有63个(5%)乡镇的公路晴通雨阻、未达到等级标准,326个(29.98%)乡镇的公路未硬化(未铺油路或水泥路),1600个(10.7%)建制村不通公路。

(三)农村基础设施资金需求量巨大,金融支持较弱

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财政资金严重不足、亟须启动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的经济背景下,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途径,而资金瓶颈成为制约这一途径得以实现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甘肃省财政工作的着力点在城市,大部分县乡财政目前还属于“吃饭财政”,债务负担沉重,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公司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制约了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甘肃省农村信用社便成了乡村地区唯的一农村金融机构和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因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所限,远不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求。而每年农村资金通过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等渠道外流达三千亿元以上。

(四)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保障机制不完全

目前,甘肃省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系统性、规范性不足,只能对于本系统生效。另外,由于所处的角度或者专业性的差异存在,对于同一个问题就有可能产生理解或者解释上的分歧,往往导致在管理上出现交叉、空白等现象的发生,使得投资者在面对风险时无可适从。另外,目前甘肃省基础设施投资管理模式和项目建设管理在形式上不尽合理,而且投资权利义务也不对等。许多地方政府建设项目或工程,主要采用单一化的包办和内部运作方式,重视建设,忽视运营管理,对于资金、质量方面的问题也不关心。虽然引入了项目法人制,但是实际上还是政府负责制,导致项目风险依然存在,投资回报较低。

(五)人员素质较低,缺少专业性人才,创新度不足

在农村教育方面,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低。甘肃省在全国属于文盲大省,特别是农村人口。从文化程度来看,在全省乡村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2011年达到171.28万人,比上年新增7.14万人,增加4.34%。初中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2011年为407.65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了7.65万人,增长了1.91%,小学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基本与上年持平。文盲、半文盲的乡村从业人员比去年减少了10.07万人,下降了8.57%。不仅如此,投资方与政府部门洽谈项目较多,但是由于缺乏专业化的咨询机构和专业性人才,使得合作的项目较少,这成为限制甘肃省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建议

(一)创造机会,改善政策环境

甘肃省要合理引导民间融资资本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鼓励扶持多方投资主体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采取有力的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积极稳步地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特别要进一步开放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

(二)实现项目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力度

结合甘肃省的省情特色,实现项目融资主体多元化,打破政府完全垄断的局面,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稳步推进。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投资新体制,改革现有体制和政府管理权限,不断完善甘肃省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较多的资金。

(三)培养专业人才,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大力培养项目风险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门可以在高等经济院校开设“风险管理”等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并与企业联合,提供良好的实践教育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加强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政府要加强对社会资本和商业性金融的引导支持,创建积极的竞争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外引内联,鼓励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尤其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与物流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物流企业。鼓励甘肃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对资产质量好、具有成长潜力的物流企业支持鼓励上市。对效益好,有市场前景的物流项目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重点支持。

(四)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保障机制

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广大农民参与起草法律议案;加快建立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相关的原则和程序,并不断加强期透明度;实施行之有效的合理有效的监管制度。另外,由甘肃省政府出面,建立完全合理化的投融资渠道,采用招标投标形式,对于国内投资者给予政策面的优惠;对于外商投资给予合理的保护,建立完善的投融资回报机制。

参考文献

[1]徐淑红,王永华.我国29个省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测度[J].建筑经济,2010,(2).

[2]王悦,袁中金,刘明.农村基础设施“三生”分类的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0,(2).

[3]王立国,顾怡婷等.我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构建对策研究[R].中国投融资研究报,2009.

[4]迟福林.走向21世纪的中国基础设施领域改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王俊(1980-),男,甘肃兰州人,陇桥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务;张毅(1989-),男,甘肃会宁人,陇桥学院财政学专业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上一篇:时期加强保险宣传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刺五加降血脂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