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时间:2022-08-11 08:57:51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摘 要: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学习科目增多,学生的学习压力突然增大,而作为主课之一的数学却突然增大了学习难度,这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数学学习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在笔者看来,想要做好初中数学教学,我们应该以新课改为指。摒弃之前的一些教学误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愉快教学;教学效益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易·系辞下》中曰:“困则思,思则变,变则通”,所以,我们作为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自身要能够认识到“转变”的必要性。时代在不断的进步,教学作为培养人的途径,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往的“棍棒底下出高徒”的教学方法在新时期是不适用的,教师们应该根据最新的教学思想,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树立准确的教学观念。比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以一个“传教士”的身份出现的,噼里啪啦地给学生讲述各种数学知识,但是却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习态度,所以容易出现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错位,造成老师以为学生学会了,其实学生没学会的状况,引起师生进度的不同步,影响教学效果。在笔者看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着重学生的课堂体验,真正将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下和学生多交流,了解一下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想法,哪些地方是学生难以接受的?哪些地方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还有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应该是怎么样的等等。教师只有更多地了解了学生的想法,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课堂教学。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难分难解的问题,有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然也有不少师生之间的磨擦事件,在笔者看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其实就是矛盾的一个“统一体”,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辅助,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教师通过对学生教育而不断进步,学生通过对教师的了解学习不断成长。很多学生眼中的“老师来了!”就像一句“狼来了!”,在笔者看来,师生关系不该如此。真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很多数学教师认为自己教学的不是语文、政治等人文学科,就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造成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冷淡。所以教学中数学教师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都比较强,教师有意无意之间的一句话都有可能伤害到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举止,对于学生多褒扬、少打击,因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

三、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说白了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中的实践。但是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认为数学的学习毫无意义可言,特别是在代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学生向我反应说自己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没有一点兴趣,于是我就专门在一节课上对于这点进行了授课:

今天的代数课我们大家来做一个实验,大家将量角器拿出来,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大家计算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五边形呢?六边形呢?n边形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就开始了测量,看得出来,大家都十分兴奋,因为代数课上能有这样的活动实属不易,不一会就有学生测量出来了:四边形是360°,五边形是540°,六边形是720°……于是我就趁机引导:大家发现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吗?有同学回答:他们是180递增的,我很高兴,继续引导:那么这种计数方法我们该怎么表达呢?有同学就犯难了,于是我就引出了代数的知识:其实这种计数方法我们通过代数知识就能够很直接地表达出来: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的和,也就是说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结果一出,大家都惊叹了!原来代数真的这么有用啊!

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他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作用,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样就会让一些优等生能更集中精力于课堂,中等生更能有自信、后进生更有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益。例如:我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教学时,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硬纸片、软纸、剪刀、针、尺规等学习工具。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都能够很好地进行必要的动手操作方面的练习,主要还是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找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等,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上一篇:区内初中班信息技术课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