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保护背景下的西安城市滨水空间探析

时间:2022-08-11 08:34:36

基于生态保护背景下的西安城市滨水空间探析

摘要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呼吸的“肺”,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西安近年来热岛效应及雾霾问题突出。本文通过对城市滨水空间相关概念、功能及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认识和总结,结合国内先进案例,分析研究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现状问题及特点,提出相关改善策略。

关键词 生态保护;城市结构;绿地系统;滨水空间;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B845.65文献标识码:A

1滨水空间概念、意义、类型

1.1概念

笼统的说,城市滨水空间的概念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1.2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的75座大城市中,就有69个位于滨水地带;就中国的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首府共34个城市统计,其中33个城市均位于上述各类滨水地理环境。可见滨水城市是非常普遍的。

笔者认为,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软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区域,是城市呼吸的“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中枢,其对于调节城市气候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意义重大,因此合理规划设计城市滨水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1.3类型

城市滨水区按照水的性质可以划分为滨河(江)区、滨湖区、和滨海区几种类型。

2.城市滨水空间建设优秀案例---成都府南河生态活水公园规划设计

成都府南河生态活水公园是一个以水的复活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园。从府南河上抽取受到污染的河水,经过公园的人工湿地系统进行自然生态净化处理,最后变为“达标”的活水,回归河里。

成都和世界许多城市一样, 是依靠水运从两河的水岸地区发展起来的。到了近代, 这个原来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变成了因水而困的城市。府南河工程通过治理水资源的污染, 运用绿化等各种手段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活水公园除了具有较好的生态价值,在景观即文化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自开园以来,深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赞赏,也受到专家和领导的好评,认为是“世界造园艺术一个创举”, “中国环境教育的典范”。同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届国际水岸中心年会获得优秀水岸设计最高奖。

3.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特色

西安南望秦岭,北临渭水,周边还有河、灞河、泾河、沣河等河流,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从滨水空间类型上来看,西安属于滨河城市。主要河流渭河自古以来都是从西安以北穿过,因此西安算不上典型的滨河城市。而其余河流均为渭河支流,绕西安城汇入渭河。形成“枝状”流域系统结构。由于历史悠久,河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迁,但现在的流域系统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八水绕长安”格局。

城内原有的明城护城河格局犹在。近些年的城市建设中,增加了如未央湖公园、南湖公园、大唐芙蓉园、园博园等大型游憩公园,内也增加了大面积水域,对于改善西安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作用。

整体来看,西安的水域以“点”和“线”为主,还没形成集中的面域滨水空间。由于以前西安城区规模较小,“八水”均绕城而过,加上历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范围未能真正的将河流纳入到建设范围之内,因此从本质上来讲,西安还未拥有真正的城中河。

历史考证秦有名句“渭水贯都、以象天汉”,仔细思考不难发现,自古渭水是西咸都城的“城中河”。这位之后提出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确定的西咸新区就已跨越渭河而发展,这样渭河已成为西安名副其实的“城中河”。

2011年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设计竞赛中,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渭水贯都、以象天汉”规划设计方案在评审中最终胜出,成为景观带未来建设的蓝图。项目提出了“渭河中央公园”的理念,无疑也佐证了渭河成为西安城中河的事实。

4.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总结出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几大问题:

1水域面积不大,中心城区水环境较少,难以发挥实际的生态效应。

2滨水空间系统性不强。城市公园与滨水空间的联系不足。

3滨水界面设计不合理,采用完全石砌的硬质驳岸,加上两岸封堵的建筑及城市道路,阻碍了水空间对城市腹地的积极影响。

4滨水空间开发强度过高,绿化面积不足,滨水空间难以发挥良好的生态廊道效应。

5水污染严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到河流里,已经远远超过其自净能力,导致河水污浊,生态效应恶化。

5.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策略

针对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几大现状问题,以及分析相关优秀案例,从保护生态环境层面出发,笔者提出几点可行性的规划策略。

5.1增加水域面积

针对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点”、“线”二元特征,借大秦岭自然和渭河自然生态区的影响,提出增加水域面积的策略。比如增加城市绿化空间,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营造水环境,使所有的“点”和“线”串联起来,最终辐射成网状的“面”空间。在城市拓展空间中,保护并适当拓展原有水环境。

在最新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在800多平方公里的西咸新区范围内,实际城市建设用地仅有200多平方公里。那么也就有600平方公里左右的绿空间,结合周边河流拓展滨水空间,将会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态及环境气候有很大的改善。

生态环境对城市气候改善的作用已经深入人心。西安市政府已经启动“八水润长安”的城市重点工程。“东有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湖,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正在形成。

5.2 增强滨水空间的系统性

城市滨水空间的系统性直接影响城市生态及环境效应。现在城内很多滨水空间污染的本质就是因为水没有做活,系统性太差。

笔者建议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环城绿化带、二环三环绿化带及相应的城市公园和绿地上增加水空间,通过引水、造水、通水等措施进行实施,加强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系统性。

5.3设计生态驳岸

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承载着贮水调洪、净化空气、吸尘减噪、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因而滨水区建设开发不能实施过度的人工化操作,而必须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并且河流廊道绿地还应向城市内部渗透,与其他的城市绿地、水系、广场等联系起来,形成更大规模的城市开放空间网络。而将滨水区上空形成的“水陆风”引入城市腹地是滨水区生态设计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5.3.1解决滨水区上空水陆风循环可采用的方式

1选择西安当地的水生植物。

2调整通往滨水区道路及视线通廊方向,形成与常年盛行风方向一致的风道。

3风道两侧的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利于进一步增加风量。

4滨水建筑一二层架空处理。

5.3.2提倡应用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的特性在于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特点,其除了具有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实现河岸与水体的水分交换与调节。

5.4合理确定滨水空间开发强度

城市滨水空间的环境效应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滨水空间的开发强度过高,导致滨水空间绿化面积不足,难以发挥应有的生态效应。

笔者参加过西咸新区的一些规划项目,由于滨水空间的景观性较好,开发商普遍将滨水空间的开发强度提得过高,因此笔者感觉目前规划编制依然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对城市生态环境考虑得不足。

5.5加强滨水空间环境治理

由于目前西安市域的大部分河流分布于郊区,而郊区又是工业类用地的集中区域,导致滨水区水污染严重。例如东区纺织城就对河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城内少数水空间又遭到生活污水等的破坏。

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善西安滨水空间环境,就需要加大滨水空间环境整治力度。对于工业可以适当迁出或实行严格的排放制度。对于城区需要结合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加强生活污水排放的规范性。

6.结语

生态环境保护永远都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议题。对于西安城市缺水以及气候变暖的现状,需要加强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及管理,使滨水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3

[2]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

[3]理想空间编辑部.滨水区规划与工程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1

[4]杨小波、吴庆书.城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2002

[5]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1995

[6]王建国.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9

上一篇:中西家具装饰比较研究 下一篇:新形势下建筑节能设计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