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品课中“材”的运用

时间:2022-08-11 08:27:18

浅谈初中思品课中“材”的运用

摘 要: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课程教学仍具借鉴意义。在目前的教学中,仍然可以继续发扬因材施教的思想,从“材”(学材、教材、时材)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因材施教;思想品德;教材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古代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代教育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人尽其才

因材施教,学生就是我们的“材”。作为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才能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具体来说,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共性,也要考虑他们的差异。

对尖子生,我们要让他们“吃饱”。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留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给他们,让他们去探究。对于学困生,我们可以通过降低难度。比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关于原因的时候,我们可以针对教材材料,给他们设置这样的问题:(1)该药厂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上述例子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3)我国有哪些创新成果?其中前两问是教材中有的,可以学困生解决。第(3)问需要一定的知识沉淀,需将原有知识进行归类升华,才能产生自己的见解,可以让尖子生解决。

二、因“材”施教,挖掘教材

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资源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侧重于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感受。因此,我们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让教材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平台。

1.利用好教材内容。我们可以适当补充材料甚至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改”,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如在学习《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时,可以对教材进行“小修改”:把教材的顺序颠倒一下,先讲姓名然后再讲肖像。通过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父母取名、因被嘲笑改名、成功后出名、出名后被侵犯姓名权和肖像权,把整堂课的内容按照事情发展设置到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接受。

2.利用好相关链接。“相关链接”不仅给我们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还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具有知识性、典型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如果我们能加以充分、科学地利用,会极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八年级思想品德《难报三春晖》中有一段给父母洗脚的“相关链接”(招聘时,经理问招聘者“你替父母洗过脚吗?”)我们可以设计两个问题:(1)给父母洗脚跟招聘有联系吗?(2)如果让你选择为父母做一件事,你会选择什么呢?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懂得真正的“孝”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同时,讨论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付出后所获得的快乐,与文中的“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相呼应。

3.利用好引言和材料。引言可能是思想品德老师最容易忽视的内容。引言或以具体生动的案例,或以精辟的分析,或以扣人心弦的精巧设问,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一个陌生而新鲜的课题,使学生有一种愉悦的心情和求知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教材中的材料也有类似功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引言或者教材中的材料,要么设计问题,要么用来导课。因为它们集知识性和时代性于一体。作为导入,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课堂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意境、氛围和情绪中,不失为一种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式。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用前一页的引言作为导入。我们可以给引言设计几个问题:(1)××面临的问题是什么?(2)你认为应该由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3)如果你是××,你会怎么决定?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我们要学会作选择,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生能一下子进入到本课主题。

三、因“材”施教,用好“时材”

“时材”是时事政治材料的简称。它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事半功倍。但是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新”。时政是某个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越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越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论。旧事件学生不知道,所以无法有效教学,但新事件学生容易引起共鸣。因此,“时材”必须要新。

2.“实”。对于时政,我们不能弄虚作假,必须真实有效。同时,引入时政是为我们教学服务的,它必须围绕学生、围绕教材。比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教学中,我们引入“沙尘暴”“雾霾天气”“北京咳”“联合国气候大会”等时政材料,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材料贴近生活、贴近教材,有利于于引出知识点、解读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知识点。

3.“正”。时事政治应该是正面积极的。我们为了不能引出什么而忽视负面的作用。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对自然、社会及自我认识和理解发展的转折期,观念结构尚未固定,极易受到外界影响。我们只有通过大量的正面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之一。

总之,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思品课教学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今后,我们应该继续认真学习,用好“材”,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深化、升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为今天的课堂转型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全礼.因材施教教育学: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8.

[2]许惠英,张广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那些玩儿海的爷们儿 下一篇:男人衣橱一个细嗅蔷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