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哲学中的研究思索

时间:2022-08-11 06:51:09

创新思维在哲学中的研究思索

作者:张明燕 王俊莉 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 华北有色地勘局综合普查大队子校

创新思维,是一种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比如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创建新理论这样一些探索未知领域的认知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就是创新思维。从广义上理解,不仅作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是创新思维,而且那些尽管没有取得完整发现和发明,但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也是创新思维。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提出假说或猜想,然后,在这个假说或猜想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科学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再用此结果检验所提出的假说或猜想。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可以引伸为在科学研究中,创新思维是取得科研突破的关键。在科学研究中,如何推行创新思维,笔者试图从哲学的观点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思考。

1正确认识创新思维

1.1创新思维的特点创新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过程。例如:不满足已有认识(掌握的事实、建立的理论、总结的方法),不断追求新知;不满足现有的生活、生产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根据实际需要或新的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和革新;不墨守成规(规则、方法、理论、说法、习惯),敢于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向书本和权威质疑;不盲目效仿别人的想法、说法、做法,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喜欢一般化,追求新颖、独特、异想天开、与众不同;不僵化、呆板,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都是创新的具体表现。

1.2创新思维的来源分析起来有四个方面。那就是:自然现象的探索,科学规律的发展,偶然现象的捕捉和国家需求的促进。我国科研工作大部分是国家需求的课题,这是最多的创新思维来源。拿整个科技发展的历史来说,首先是对自然现象的探索。第二是科学规律的发展,就是原来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从这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引出新的问题,学科发展的需要,深层次的探索是永远没完的。偶然现象的捕捉也经常是科技创新的来源,这在药物研究领域里经常有这种情况。比如看到挤牛奶的孩子不得天花导致牛痘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是偶尔在瓶子里发现了污染的地方不长细菌。按巴斯德的话说,就是“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科研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创新思维来源就是国家需求。国家需求是大量的,那就有很多需要创新思维。

1.3辩证认识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与其他方面的科学精神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例如:创新思维以敢于摒弃旧事物旧思想、创立新事物新思想为特征,同时创新思维又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当创新思维符合客观需要和客观规律时,才能转化为创新成果,成为促进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思维提倡新颖、独特,同时又要受到一定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制约。创新思维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创新思维要胆大、不怕犯错误,并不是鼓励犯错误,只是强调错误认识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并不反对学习前人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精神提倡大胆质疑,而质疑要有事实和思考的根据,并不是虚无主义地怀疑一切…“总之,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创新思维。

2在科学研究中如何运用创新思维

在科学研究中,必须确立创新思维的实践观,创新思维的历史观,创新思维的批判观,创新思维的重点观和创新思维的群众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科学研究的最大目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2、1确立创新思维的实践观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一切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必然遵循的思想路线。无疑,创新也必须遵循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我们提倡创新思维,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真正的创新思维及其由此产生的理论也能够正确而有效地指导实践。在科学研究中,必须重视以下两方面:首先,要把创新思维建立在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来自实践。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创新,既不是为了时髦,也不是为了“作秀”,而是因为千变万化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提出了创新的迫切要求,只有适应这种要求,才能适应社会实践的发展。那么,实践到底为创新提出了哪些要求?要准确把握实践的要求,靠空想不行,靠本本也不行,关键是深人实践。否则,空谈所谓的创新思维,必定是无源之水、雾里看花。其次,要善于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创新思维来自实践,又用于实践。如果只有思维,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也会黯然失色。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同志说过:“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它还只说到间题的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由此看来,有了创新思维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把可贵的创新思维用于活生生的创新实践。在科学研究中,提倡创新思维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口号,而要使之真正化为创新的实践,化为先进生产力,化为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2.2确立创新思维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有历史的延续性,只能在历史过程中继承和发展。创新思维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基础上去实现的。它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传统与现实的统一。就是将“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现实文化的统一,以形成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百家争鸣、开放和谐的良好科学研究氛围,信守科研道德规范、弘扬科学精神,创造人才脱颖而出、敢为天下先的良好科研环境。其次是借鉴世界在科学研究上长期形成的共同优秀文化。科学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是一种探索活动,需要科学家有冒险和献身的精神;它又是一种严格、严密、严肃的工作,需要科学家有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当前我国还需要大量学习引进。学习引进是发挥后发优势的基础,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要把科技创新和学习引进对立起来。学习引进,先要把人家的东西学会,掌握好、消化了,在人家高水平基础上再搞创新,那才是真正的创新。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应当借鉴世界科学研究领域中体现出来的共同的文化,并结合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实,加以创新。

2.3确立创新思维的批判观批判是创造的重要源泉。首先,批判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的思维不是从零开始的,总要以已有知识和认识成果为基础。当主体在发动认识活动的时候,他首先必须根据已有的认识结果去确立间题,寻找现有知识中的不足。这样,创新思维才会有创新的方向。其次,批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创新思维的准确度。批判可以发生在整个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上,也可以贯穿于认识活动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主体通过不断的自我批判可以发现自己思维的缺点,从而不断自我矫正和更新。另一方面,当我们的认识受到他人批判的时候,无疑会给认识的发展以充分的动力和契机。而且,通过批判,我们自己的思想也会更加明确,相互受益。其三,创造往往直接来自于批判。创造多半是从批判开始的,并通过批判而使创造更加有效果性。例如,爱因斯坦大胆地对牛顿方程,洛伦滋理论,伽利略变换,麦克斯韦尔方程等等一些基本物理学理论全面审查后得出结论认为,当时物理学的一片混乱是由于整个物理学基础的不简明、不统一、不协调、不对称。于是,他提出从逻辑上改造物理学的理论基础,结果提出了伟大的广、狭义相对论。在科学研究中,一旦我们发现了间题之后,就需要充分地利用创新思维去发散式地寻求各种解决方案,并同时分别对所设想的种种方案加以批判性地审视,从中选择出最佳的方案。当有了方案之后,还需要我们去创造性地修改、矫正该方案,同时构思出行动的计划。对于解决间题的行动结果又不可以听之任之,更需要利用批判的观点去反思。所以,在我们整个科学研究行动过程中都是批判和创造的同时参与,紧密结合。批判固然重要,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将它无限夸大。科学的批判应当是积极的批判,也就是说批判本身也需要有创造性参与。

2.4确立创新思维的孟点观创新思维要处理好一般与重点的关系,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创新的目标和任务,从科学研究的特点确定创新思维的重点方向。科学研究与一般行业劳动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探索性,科学研究是用理性思维和实验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创造性,通过研究发现新规律、提出新理论、发明新技术、创造新工艺,这种创造性具有求实性和继承性;三是积累性,科学研究由探索到创造的全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是以积累为中间环节的;四是协作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走向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统一以及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影响,这一整体综合化趋势,使科学研究要求有广泛的协作;五是相对独立性,科学研究是以个人思维的方式进行的,科学家的科研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六是非定量性,科研工作者的脑力付出与成果的价值无法定量计算。科学研究的最大目标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但在现实的科学研究中,存在很多低水平科学研究,表现在:一般的科研成果多如牛毛,突出的科研成果寥若晨星;科研成果不少,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多;低水平创新不少,但高水平的原始创新绝无仅有,尤其是源头创新、原始创新,而后者恰恰是我国最少的,因此也是创新思维的重点所在。

2.5确立创新思维的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而也是一切创新思维的根本源泉。一般来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创新思维形成的主体是科技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确立创新思维的群众观,就要贯彻群众路线,使科研人员参与创新思维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在科学研究中应用创新思维,一是要将创新思维落实到科研项目组,创新思维只有落实到科研项目组,科学研究才会生机勃勃。二是要坚持不断宜传创新思维,使科研人员深刻理解创新的总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只有当全体科研人员提高了对创新思维的热情和参与程度,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才会有基础。

上一篇:土壤调理剂香味物质的影响 下一篇:干燥对卷烟质量关联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