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幼儿园小朋友的德育

时间:2022-08-11 04:03:17

浅析如何提升幼儿园小朋友的德育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德育现状的需要。将幼儿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有利于两者优势互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教育关心人的目的。德育教学在各方面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课堂引导

幼涸敖锥握是对小朋友进行教育启蒙的阶段,所以,在孩子处于幼儿期时,学校就应该多开设一些德育课程,教给幼儿一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让小朋友成为一名品德好、思想棒的好孩子,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提升小朋友的德育素质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在实践中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实践出真知”

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往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总怕讲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学生听到的知识只是碎片化的和书面化的,根本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和发挥,无法将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新课改的逐渐完善下,我们越来越注重学生在课堂的表现,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构建综合性的教学课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和特长,教师要改变课堂中枯燥的、单一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实践为主。教师为了充分集思广益,可以在备课时搜集学生的意见,并加入教学设计中;现在的一些教育模式,很多时候都是“纸上谈兵”,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了课本上的知识,并没有真正领悟到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运用这一门课程。德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很贴近我们生活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向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让他们知道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且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在学生提升自己的素养的同时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比如,“孔融让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问问小朋友们面对这些梨时该怎么分,逐渐地引入“孔融让梨”这个小故事,并且鼓励他们做一名像孔融一样的好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应注重课堂引导,激发学生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思维极其活跃,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喜欢用一些天马行空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当代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他们收集一些和第二天上课相关的知识,让他们在生活中留意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分享。而在课堂中,教师要试着让学生讲课,让学生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对所讲的知识点进行阐述,这样,不仅能提高主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对这一知识点有深刻的认识。而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因为是通过同龄人的讲解所了解到的知识,他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质疑,并试着去解决。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视、听双向并举

因幼儿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被其他因素所吸引,所以教师应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可播放具有德育意义的动画视频,在播放前,教师要提出观看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视频中有谁?在干什么?等等,教师与学生都要同时进入“视觉盛宴”的状态,其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视频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观看结束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回顾视频中的人、物、事,让学生熟知整个过程。最后让学生谈谈对视频的总体感受。通过初看,学生对整个视频所要表达的德育意义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为了进一步看懂视频表达的意思,再进行后面的逐段赏析和重点模仿,目的是让学生从德育的基本要素上理解德育所要表达的道理,同时要有生活中的联想。看、悟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德育的理解。然而幼儿阶段的教学不宜深,教师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感悟。

德育的开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学生的品德做出严格的要求,不让他们撒谎,不让他们说脏话,让他们从小养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参考文献:

[1]王晓菊.幼儿园开展传统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提升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

[2]韩发,于艳玲.浅析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3]马洁清.浅谈如何在幼儿园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6(34):93.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研究 下一篇:如何推进小学管理的科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