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1 03:14:04

问题导向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向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也是国内医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辅导下进行的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创立[1]。如何灵活地运用PBL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主动学习,是进行该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本校2012级药物制剂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中开展PBL教学,现将教学过程及初步探索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专业背景分析

1开展优势

2012级药物制剂正值大学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思维比较活跃,利于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进行部分PBL教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对2012级药物制剂专业而言,包括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联系紧密,适合以一种病毒或细菌致病引发免疫致病机理及用药的探讨,符合专业培养目的。

2面临困难

对2012级药物制剂专业而言,《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非主流必修课,特别是免疫又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学生们认为此课不是重要的专业课而兴趣不高。其次,药剂专业学过的医学基础课较少,对病例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这都促使我们思考并认真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充分尊重和反映这些规律,才能真正搞好教学。

二PBL教学实施过程

1学习分组

PBL教学采取分组讨论形式进行,28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自选1位组长和1名记录员。

2案例编写

PBL案例的编写是影响PBL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原则有:问题难易适中,符合学生专业背景和认知水平;设计结构不良性案例,可更多地引起学生们对解决问题的吸引力;从贴近临床实际面临的常见案例中提取,让学生愿意去思考、提问,并进而查阅相关资料。考虑到本门课程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两门课程整合的现实情况和大纲中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我们就肝炎病毒一节,结合了抗原、抗体、免疫应答、超敏反应等内容,组织了微生物老师、免疫学老师、传染科医生、统计学老师、病理老师等参考宋国杰等编写的《基础医学PBL教学案例》[2],修改形成了适合本专业学生的《肝炎病毒是祸首》PBL案例,共三幕。教师在教案中还列出主要问题和关键词。

3集中讨论

这一案例每组有2次集中讨论机会。在每次讨论前学生根据案例各幕材料提出的问题,由记录员记录,然后集中合并类似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自我认领,通过教科书、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去查阅问题相关的材料做好准备。集中讨论时,组长鼓励每个组员提出各自的观点,让大家相互合作使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得到解决。教师不回答任何问题,及时肯定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优点,引导其踊跃发言,拓展其思维过程,并使问题的探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在集中讨论时,学生们暴露出的知识短板让教师们深思和反省。期间第二小组主动就提出的问题和找到的解决方案进行汇编打印,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另一组。

4评量反馈

PBL教学结束后,参考台湾中山大学PBL教学评量表进行生对师、师对生、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对课程等4方面的评价。生对师的6点评价中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分别占62.5%和32.7%,其中得分最高是“教学目标清楚”,得分最低是“教师会适当引导学员逻辑思考与判断”适当。互评的11点评价中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分别占51.9%和39.6%,其中得分最高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高昂”,得分最低是“本组同学均很认真的收集资料”。学生对课程的12点评价中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分别占59.3%和36.0%,其中得分最高是“教师引导PBL的进行方式适当”,得分最低是“PBL教师设备充足”。看来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感兴趣,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并有良好的互动,对这种教师退居二线但引导的方式表示理解和赞同,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在收集资料方面、参与讨论方面等不够认真。

三PBL教学实施体会

1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PBL教学法中,集体讨论和查找资料时教师虽然处于辅助地位,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3]。PBL教学前必须首先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环境成长出来的教师,若非真正意识到PBL教学的精髓,恐怕会处于“恐慌”中,怕学生不会主动学,怕学生学得不够深刻,流于形式,在讨论时不自觉得“长篇大论”。在集体讨论,教师应该放手,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并积极思考,循序渐进并抽丝剥茧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拓展其深入思考,并最终推动其产生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掌控局面的能力。在设计教案时,必须聚集多方面的专家进行反复讨论,反复修改,设计出一个经得起推敲、与临床实际相符、与教学目的吻合的案例。同时,设计教案也是对教师自身知识的补充和提升。我们参考了多本公开出版的PBL案例,但是没有一本是与本专业、本年级层次相关的案例,或者有一些案例由于对象、时间等原因尚未考虑到其他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又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

2调动主观能动性

在集中讨论和资料收集阶段,我们发现,任何学习方式成功的关键,最重要的是能否激发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主观能动性是学生个人问题,但是教师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如何用PBL教学的优点更多地吸引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是PBL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让Problem-based Learning进而成为一个学习思维,融入到学生一生的学习习惯中的关键。这些跟教案的吸引程度、教师的引导能力都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学生互评中得分最高的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高昂”,即是此次PBL教学成功了一半。

3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要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不像以往会有教师来解惑,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思考根本连疑惑都产生不了;在PBL教学中必须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相互沟通、达成共识,如果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需要提炼问题,然后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手段获取大量资料,在鱼目混杂去伪存真地获取正确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协作共赢的团队精神、敢于表达的沟通能力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此次PBL过程中,96.4%的学生认为“此次小组学习对自己知识的增进很多”,82.1%的学生认为“此次小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影响很大”。

4促进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4]。我们认为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所以在本课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形成性评价由实验课情况、课堂提问表现和PBL表现共同构成,PBL表现占总评价的20%。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期末成绩与PBL表现没有特别的相关性。有些学生思维敏捷,能够提出很好的问题,但是期末的应试成绩处于中等水平;有些学生讨论中表现不突出,但是期末成绩中上。其实这正是表明了PBL教学在形成性评价和最终总体评价中的价值和重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情况,摆脱了唯考试论的导向,也向学生们传达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目标的信息。同时,在讨论中学生们体现出的知识弱点也一览无余,有利于教师重新审视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解某些重点、难点问题。

综上所述,本项目拟通过在药剂学专业微免课程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PBL教学理念的具体运行模式,尝试建立符合我校校情和专业特点的PBL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着力培养具有良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泽生,冼利青.麦克玛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1(3):85-88.

[2]宋国杰,梁强.基础医学PBL教学案例[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俞颖,李晓,黄丽丽,黄荷凤.浅谈PBL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0):116-118.

[4]姚兰芝.试论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12(2):95-96.

上一篇: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不变的大学育人要义 下一篇:在环境和仪式的默化中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