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制定博弈分析

时间:2022-08-10 11:51:37

会计准则制定博弈分析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准则制定问题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实,会计准则不仅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而且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经济后果使相关利益主体必然会积极关注会计准则的制定。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这样一个重要的相关利益主体却似乎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抱着“袖手旁观”的态度。似乎上市公司并没有认识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也没有对其产生经济影响。但是,综观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历程,却发现上市公司的另一种“参与”方式,众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订都起源于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缺陷和不足的利用。例如,按照1998年的《债务重组》准则,上市公司获取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1999年ST中华就利用《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通过债务重组在财务报表上制造了36,639万元的收益。针对上市公司突击重组“强行扭亏”的行为,2001年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基本取消了公允价值,并规定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资本公积。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中又加入了公允价值,其前提是谨慎使用,并规定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说明了上市公司已经认识到了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和上市公司的博弈是资本市场渐进发展和监管不断完善的重要轨迹。同时,会计准则制定是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和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主体利益的重要制度。本文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从不完全信息静态监督博弈的角度,对会计准则制定问题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分析,从理论上揭示上市公司、准则制定部门的行为动机及博弈均衡结果,说明双方当事人(行为主体)的选择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并指出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同时,借助于博弈分析的结论,提出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几点建议。

一、基本假设

1、博弈论分析的基本假设。博弈论的基本假设有两个:一是理性人假设,假设当事人在进行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他所面临的局势,即他必须、且能够充分考虑到各博弈者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影响,能够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二是利益最大化假设,假设各博弈者最大化自己的目标函数,能够选择使其利益最大化的策略。

2、会计准则制定博弈的基本假设。第一,假设会计准则制定博弈的当事人有两个,包括准则制定部门和上市公司。双方都了解博弈的结构和自己的收益或成本。第二,准则制定部门有责任对上市公司进行会计监督,例如审计等,以便及时对会计准则做出调整。因此,准则制定部门的纯战略为修改或不修改。第三,上市公司有做假账的动机或内在要求,上市公司的纯战略是选择做假账或不做假账。为使博弈模型更符合实际,进一步假设:1、上市公司做假账所得收益为a(a>0),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等。若企业不做假账时所得收益为-a。2、如果上市公司做假账,被查出后将被处罚f(f>0)。3、准则制定部门的制定成本为c(c>0),是指制定部门计划并实施了修改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反之,准则制定部门如果不修改则节约成本c。

二、博弈模型与分析

1、博弈模型。根据上述假设,会计准则制定博弈的博弈矩阵表示如表1。

表1中圆括号中的数字含义:第一个数字为上市公司的收益;第二个数字为准则制定部门的收益。

2、博弈均衡的求解。从上面的博弈矩阵可以看出,该博弈显然不存在占优策略均衡,也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假设该博弈是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我们可以求解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为此,我们做出接近于实际的假设:即上市公司做假账与否、准则制定部门修改与否都是不确定的。具体假设是:假设上市公司做假账的概率为p,不做假账的概率为1-p;准则制定部门修改的概率为q,不进行修改的概率为1-q。

这时,准则制定部门的预期收益为:

π1=q・[p・(f-c)+(1-p)・(-c)]+(1-q)・[p・c+(1-p)・c]

上市公司的预期收益为:

π2=p・[q・(-f)+(1-q)・a]+(1p)・[q・(-a)+(1-q)・(-a)]

准则制定部门和上市公司预期收益最大化的条件是:π1、π2这两个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零。于是,可得该会计准则制定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为:

P*=2c/f和q*=2a/(a+f)

最后,为了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上市公司以p*的概率选择做假,而准则制定部门以q*的概率选择修改会计准则。

3、博弈行为的解释。通过分析该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我们可以看出:

(1)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一方面加大对上市公司做假账的惩罚f,则上市公司做假账的概率p将降低;如果减小对上市公司做假的惩罚,则企业做假的概率会加大。所以,惩罚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威胁;另一方面准则制定部门的修改成本c(或不修改时的节约成本)增大时,会使企业做假的概率p上升(可以证明,p*是c的增函数),因为此时准则制定部门修改会计准则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

(2)对于准则制定部门而言:一方面加大对上市公司做假的惩罚力度f,将使制定部门修改会计准则的概率q降低,从而不修改会计准则的概率1-q增大,因为此时它可能会偷懒;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做假时所得到的收益a越大,准则制定部门修改准则的概率q就越大,因为此时上市公司做假的动机和机会都很大,做假水平也可能更高,因此准则制定部门的责任也更重大。

三、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几点建议

由于博弈矩阵的存在,所以会计准则是各博弈方利益冲突相协调的产物。为了使准则的制定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兼顾公平与效率,提高会计准则质量,保护各相关主体利益,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总体上对外公开度不高。在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布前,只有准则制定部门了解准则指定情况。其中,不乏有政府官员、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了准则制定,但作为会计准则的使用者――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了解甚少。即使在征求意见阶段,反馈回来的意见也寥寥无几。所以,适当增加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吸引更多相关利益主体参与会计准则制定、进行反馈意见的交流,让各利益主体充分表达他们的思想,再考虑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多变性,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会计准则,就有望做到科学性、可理解、可操作,并减少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障碍。

2、加强会计准则制定部门的独立性。在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历史上,曾先后有会计程序委员会、会计原则委员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前两个机构因独立性不够而遭受很多批评,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在形势和实质上独立性都得到很大提高。首先,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由财务基金会任命,是专职的、有报酬的。其次,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资金来自于财务会计基金会,不依赖于外界资金的资助。在我国,由于缺乏强大的外部投资人,会计准则的制定不得不依赖于政府部门,其独立性有待加强。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了战略性改组,改组后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设有管理委员会、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和解释委员会四个机构。其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是制定会计准则的核心部门,全权负责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他相关文件的制定。

3、重视财务报表提供者视角的变化。欧美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非常强调为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会计准则的基本理念是从维持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立场出发,从而制定出协调利益冲突的会计准则,而不是一味地迁就实务。我国有必要探讨“财务报表是为谁提供的”这样的基本理念问题,突出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需求。

上一篇:会计报表附注关联方交易分析 下一篇:浅析企业现金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