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体会

时间:2022-08-10 10:17:23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体会

毕业从教至今,我一直扎根于农村中学任教。自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彻底打破了以分数选拔学生的传统,所有的小学毕业生均可进入初中就读。因为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步教学模式使初中生两极分化现象加剧,学优者更优,后进者更差,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挖掘,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更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甚至出现无效教学的现象;二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纪律较差,上课迟到、偷偷溜出教室、旷课、逃学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数学基础就差,没有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对学数学没有兴趣。面对这种情况,要全面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老师就要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联系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紧密结合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目标应视学生学情而定。

如《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体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能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我在上这一课时,考虑到班上学困生较多的现实,把核心目标放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困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尊重学情,实施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产生强烈的探索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学生拿出纸开始对折起来,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数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得出了叠合的纸共有2×2×…×2(15个2连乘)张。从而为新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代数式》一课的学习中,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

1.让学生列代数式:

(1)2a、b表示长方形的长与宽,则长方形的面积是?摇?摇?摇?摇;

(2)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则正方形的周长是?摇?摇 ?摇;

(3)x表示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摇?摇 ?摇?摇;

(4)某商场国庆七折优惠销售,则定价y元的物品售价是?摇?摇?摇 ?摇。

2.让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让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运算特征?(揭示各例的共同特点是含有“乘法”运算,表示“积”。)

4.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单项式的概念。

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要求起点低,步子缓,层层落实,各个突破。通过设疑、引疑、质疑,充分暴露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和失误,从而在学生亲身体验“失误”的过程中化解难点,使学生产生“顿悟”的心理效应。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学习时,我首先出示下列两个方程:

(1)1-1/2x=1/3x (2)1-(x-1)/2=(x-3)/4

在学生做完方程(1)后,我要求学生把未知数的系数转化成整数,再解方程。大多数学生想到了在方程两边同乘以6。我在鼓励学生做一做时,让一位中等偏下的学生上台板演,这位同学漏乘了“1”,他发现自己的答案与原先的不一样,知道自己做错了。我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寻找错因。这位学生在大家的启发下,及时纠正了错误。

我又让学生动手解方程(2),并叫一位中等偏上的同学上台板演。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位同学没有漏乘“1”,可是产生了新的错误:去分母,得:4-2x-1=x-3,忘了添括号。我叫了一位优等生上台讲解,再经过我耐心剖析,学生在解方程(3)时,正确率达到了87%。

三、分层训练,各有所长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潜力,放手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大思维的训练力度。

在课堂抽问、板演、合作交流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冷落中下等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掌握、方法创新、习惯养成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都能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充满自信,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要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还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造有利于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待于所有战斗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共同努力。

上一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能力 下一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