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法 激发“乐学”

时间:2022-08-10 05:30:27

【前言】优化方法 激发“乐学”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微笑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乐观向上的感觉,能给压抑沉闷的环境带来快乐的氛围,它能提高办事的效率。同样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如果每一节课教师都板着严肃的面孔传授知识,而不露半点笑容,台下的学生看着教师的尊容,...

优化方法 激发“乐学”

[摘 要]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中职语文教学中首要问题就是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创设情境 优化教学 激发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学生基础差,在入学前就缺乏系统学习,成绩差,缺乏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中职学校注重专业课,认为语文与就业关系不大,学不学一样,学好学坏一样。这些使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一支笔,一块黑板”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源泉,也是个体潜在的动力。中职教育的语文课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来实施教学。

魏书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无固定之法,结合所教学生的语文素质采用适宜的方法,从而引导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是最为重要的。针对中职学生语文素质层次不同的情况,我认为在课堂上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微笑法

微笑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乐观向上的感觉,能给压抑沉闷的环境带来快乐的氛围,它能提高办事的效率。同样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如果每一节课教师都板着严肃的面孔传授知识,而不露半点笑容,台下的学生看着教师的尊容,就会产生三分的畏惧,趣味缩减,精力也就不能全部集中,老师的讲课之中学习效益能达到最佳吗?课堂教学实践证实,微笑法能给教学带来效率,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你的微笑好美,好有吸引力,一上你的课我们就轻松了、有劲了,就会全神贯注的投入到你设置的情景中去,学的多有趣呀!

质疑法

质疑即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一种有意识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有主见、不盲从、善于思考、勇于开拓的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也认为,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最佳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亚里斯多德也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主体出发,鼓励、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多问“为什么”,养成主动阅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习惯。比如讲《胡同文化》,我就让学生提前阅读,并让去过北京的同学讲述对胡同的印象,做了铺垫后,同学们的提问就很活跃,有的提“现在车这么多,马路不够宽,保留窄窄的胡同干什么?”有的提“胡同怎么表现心态了?”也有的说“作者到底是赞成胡同保留还是不赞成?”针对这种情况,我安排同学们收集资料进行一次辩论赛,让他们充分讨论,在辩论中既可解决问题,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效果良好,我也从中受到很大启示。

朗读法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等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丰富多彩,题材广泛,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无不独具匠心。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活动。例如我讲到诗词的时候,就提议每个同学在课外搜集诗词,选一篇喜欢的参加朗读比赛,邀请教师当评委。学生积极参加,对朗读有了兴趣。我还趁热打铁,开了一期有关朗读技巧的讲座。许多同学因此改变了不爱读书的习惯。

培养阅读的能力,如品茶一样,冲第一次,味道刚有那么一点,冲第二次,味道就甘醇了。读文章也是一样,读第一次,认识较肤浅,多读几次,理解就深、透了,便觉得文章更具魅力了,于是字里行间溢出的清香就自然而然地沁入心肺了。在语文教学中提倡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文章所表达的磅礴气势才能表现出来,文章的意境美,悠扬、婉转、哀怨的情思才能得以充分体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点明朗读的重要性。

激励法

不论谁,一旦有了成绩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从而更加努力的把事情做得更好。因此在课堂上贯彻激励是一大法宝。中职生多是中考失败者,他们的内心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果老师再一味指责批评,那怎么会有兴趣学习。在实践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中职学生怕写作文,这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一次写作课我要求学生写一段家乡的景色,一个学生就照着《荷塘月色》的一段写了家乡的一个小荷塘。许多同学说他是抄袭,他不服气。我在作文讲评中,表扬了他,并阐明理由:一是他能认识到《荷塘月色》写景写得好,否则不会抄,说明他用心了;二是虽说用了原文的大段语言,但有删减,说明他动脑了。从模仿到出新这是成功的过程,我相信他会越写越好。这个学生听后倍受鼓舞,作文越来越用心。其他同学也增强了自信,作文课变得轻松了。其实,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亮点,充分挖掘和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浓厚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新引法

“新”指与课文内容相关、类似的课外文章在课前与学生分享,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的课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如我教《雅舍》一文时,针对学生的特点,我跟学生讲了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作为引子,比较《陋室铭》:“斯是陋室,惟物德馨。”和《雅舍》:“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透如滴漏。”以此抓住传统文人重主观感受,而轻客观物象这一“陋”的一致性;比较《陋室铭》:“苔痕上街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和《雅舍》:“‘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最先。”;“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以此体味传统文人的这种“清高”之中,蔑视权贵荣利的骨气和精神。这样学生学起来有比较有鉴赏,不枯燥。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去学习新教材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系到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便乐于动手动脑去做去想,而当学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尝到解决问题的欢乐时,又会激起他更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爱学”、“愿学” 、“乐学”。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充分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达到“为学而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职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李琼华.

[2]《如何构建扎实有效的中职语文课堂》《新华教育导刊》2011年第7期.

[3]《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1期.

上一篇:试论人性假设理论与现代教育管理 下一篇: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