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

时间:2022-08-10 12:28:58

【前言】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学生消费水平认定法。这种认定方法主要是高校对在校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情况进行走访调查,通过校园卡系统确定学生每个月的话费金额、学习设备的品牌及价格,在了解学生在校每个月生活费的基础上,与高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线进行比较,最终确定贫困...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

摘 要:贫困生认定工作是高校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阐述了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常见方法,通过了解具体执行办法,指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贫困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和各个高校也相继建立了以“奖、勤、助、贷、补”为主要内容的扶困助学体系,随着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更多贫困学生享受到了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带来的实惠。然而如何认定贫困生以及认定贫困生的标准成为开展相关工作的难题,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紧密联系。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常见方法

1.家庭收入水平认定法。此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出具生源地民政部门给出的家庭贫困证明,了解申请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以及收入水平,通过与高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或者生源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比较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但是由于相关部门核查不到位,仅仅根据地方街道给出的证明进行确定,因此此种证明可信度不高。

2.学生消费水平认定法。这种认定方法主要是高校对在校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情况进行走访调查,通过校园卡系统确定学生每个月的话费金额、学习设备的品牌及价格,在了解学生在校每个月生活费的基础上,与高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线进行比较,最终确定贫困生。

3.综合认定法或称分类认定法。这是高校比较常用的一种认定方法,主要是由学校根据学生个人申请、出具的家庭收入或家庭情况的贫困证明,以及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由学院统一进行评议,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特别困难、比较贫困、一般贫困),经过公示后报送学校进行审核。相对于前几种方法,此种方法具有可靠性,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二、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主要问题

1.认定方法的可信度与有效度较差。首先,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的可信度不高。目前生源地的各级基层组织对相关认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监督监管法规,相关部门疏于核对证明材料的真实性,随意加盖公章开具证明,甚至一些家庭条件富裕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到相关证明,这影响了相关材料的可行性及权威性。其次,贫困生认定民主评议的真实性有待商讨。为了确保贫困生民主评议的公平、公正、公开,高校会组织由学生组成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但是无法确保小组的每位成员对于所有申请贫困生的学生都有全面的了解。由于评议结果涉及到学生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等问题,无法确保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认定方法单一,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由于国家未出台相应的法规与政策,大多数高校只能通过间接认定和自我认定进行贫困生的评定工作,因此贫困生认定的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学生讲―评议小组评―教师定―学校批”。班级民主评议、公示审核、走访调查、违规惩罚以及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缺乏连续性、多维性以及全面性,评审模式不够完整、系统。

三、关于改进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贫困生认定方法。首先,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保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应该将政府教育、财政、税务、公安等多部门进行联网,同时对个人的实际收入、缴税、信贷等信息实施监管。高校可将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及资助信息记录在该系统,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其次,提高认定后的监督管理力度,保持贫困生档案持续更新。高校在贫困生认定后应提高监管力度,通过信件、电话、网络、家访等形式定期对贫困生进行资格复查,了解资助金的消费情况。

2.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我国高校普遍的资助方式为“奖、勤、助、贷、补”,实际上是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的资助模式。学生只需贫困证明及认定结果就可无偿享受各种资助,容易使许多非贫困生产生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增加了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度。高校可以加大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励志奖学金等有偿资助模式的力度,逐步缩减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等形式的无偿资助,将无偿资助转变为能力的培养,转变以往的资助观念,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同时还可以延长助学贷款还款期限。

3.注重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诚信教育。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也是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心理压力过大,引发贫困大学生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如悲观、焦虑、抑郁等。一些学生由于自尊心过强,不愿意将家庭情况告知辅导员,从而失去了接受资助的机会。针对贫困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高校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引导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圆满完成大学学业。

此外,高校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社会及学校对贫困生的关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教育学生在相关工作中要实事求是,杜绝产生“假贫困生”,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党振峰.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方法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上一篇: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形体现状及影响因素 下一篇:当前大学生阅读学习现状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