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应链“四流”问题分析

时间:2022-08-10 09:49:16

农产品供应链“四流”问题分析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YBB206);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编号201011BZZ125

[摘 要]本文在对二级农产品供应链“四流”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四流”的关系,并以湖南为例重点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四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 四流 现状 原因

供应链“四流”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是科学开展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农产品供应链“四流”问题包括从农资采购开始到农产品流入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的“四流”问题,限于篇幅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从农产品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二级农产品供应链 “四流”问题。

一、农产品供应链“四流”概述

供应链“四流”是指在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进行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四个流程。(1)物流是指在供应链上节点之间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的流通,该流程的方向是由农产品生产者、中介、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批发与物流、零售商等指向消费者。该流程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如何让物质实体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完成整个流程; (2)商流是指农产品在供应链上节点之间进行的买卖流通过程,它是接受订货、签订合同等的商业流程,主要是与农产品所有权转移有关的流程。该流程是供应链上节点之间的双向流动,但在供应链上该流程的最终指向是最终消费者。目前农产品供应链商流形式趋于多样化:比如传统的守株待兔式的农户“自产自销”、“农户+中介+消费者”、“农户+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农户+电子平台+消费者”等。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商流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减少商流环节缩短商流时间,如何减少农产品供应链商流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等; (3)信息流是供应链上与农产品商流、物流、资金流相关信息的流程。该流程一般是在供应链上节点之间双向流动的。但随着电子商务信息共享平台的出现,信息流流程也表现为“节点+ 信息平台节点+节点”的平台中介模式。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流的最终指向具有多样化特点,因为不同信息流的最终指向不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流的努力方向是如何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如何减少因信息流滞后或不足对商品流通的不利影响;(4)资金流通是供应链上节点之间进行的货币流通。该流程的方向是由消费者经由零售商、批发与物流等指向生产商。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银行功能的多样化以及实现资金流安全化和快捷化的需要,资金流出现了“节点+结算中介节点+节点”中介模式。

二、农产品供应链“四流”关系分析

崔介何教授在《物流学概论》中对商品流通过程中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流”关系的演变进行了分析:(1)在原始的以物易物阶段(W-W),物流是主体,商流和信息伴随期间,即物流包含商流和信息流;(2)商品流通的第二阶段即“以钱买物”阶段(W-G),此时人们遵守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流和物流融合其中含信息流的这样一种“三流”关系;(3)在商品流通的第三阶段(W-中介-G),随着“钱庄”、“银行”等货币中介的出现,使得物流和商流可以分离,随着商流和物流的分离,信息流的地位凸显,人们尽力掌握对方和中介的有关商品交易的各种信息,此时物流、商流、信息流三流并列;(4)商品流通的第四阶段(W-电子中介-G)伴随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使商品流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此时信息流已处于重要地位,有时甚至是信息流的好坏决定商流和物流的有无。通过以上崔教授的分析可知:不仅物流、商流、信息流三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除原始的以物易物阶段外,资金流也伴随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四流”相辅相成,其中某个流程的受阻、缺位都将严重影响其他流程的顺利实施,最终表现为供应链“四流”整体不畅。因此,研究供应链“四流”现状,找准“四流”问题及相互关系,分析其原因是增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由于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主体的缺失和资金实力的不足,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和管理一直滞后于其他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商品流通的发展阶段普遍表现为 “二阶段为主、三阶段为辅、四阶段有了良好开端”。因此供应链缺失、界限模糊、核心主体不清、管理缺位、主体实力有限、供应链节点数量少、网络覆盖面窄、供应链模式传统竞争力低下等是各地农产品供应链共有的特性。由于供应链本身的落后,因此供应链“四流”表现出界限不清、“四流”太短、覆盖面太窄、物流和商流分离动机不强、信息流被忽视或不畅、信息流成为发展现代物流和商流的瓶颈、以钱易物式资金流阻碍了其他流程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其他流程的成本和风险。

三、农产品供应链“四流”现状及原因分析――以2010暑期组织学生对湖南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调研数据为例

1.湖南农产品商流模式落后,商流渠道不畅

具体表现为:首先,农产品商流广度和深度双向不足。农产品商流虽应环节越少、速度越快、成本越低越好。但传统“自产自销”商流模式占湖南农产品商流模式的主体。因其主体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必然导致销售半径偏小,辐范围狭窄的特点。有67%的被调研对象表示其生产的产品的主要由自己销售,且购买者主要集中在本乡镇;其次,湖南省农产品商通模式落后。调查发现:龙头企业在湖南省农产品销售中所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这主要是湖南省龙头企业品牌、规模、数量等方面不足所致;湖南省订单农业比重偏低;农超对接对湖南省大部分农业生产者而言是新鲜事;中介在湖南省生猪销售中起决定作用,但在其他农产品的销售中发挥的作用甚微;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在数量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很多是“有名无实”。比如双峰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达248个,合作社成员6.7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32%。但入社农户普遍表示真正能为农户办实事为农户分忧的合作社没几个。这主要是因为政府介入下成立的合作社本身缺乏成立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平台销售在我省目前还处于概念性尝试阶段;与“CSA农场模式”、“都市观光型休闲农业模式”结合的新型产消对接模式在以长沙为中心的周边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农产品供应链商流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供应链节点的“散、弱、乱”、供应链节点组织管理的缺位、节点主体长期形成的习惯阻碍以及整合“散、弱、乱” 节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缺乏等。

2.湖南农产品物流模式和技术落后

首先,与“自产自销”商流模式相对应的是“自销自运”式物流。调查发现:8.16%的被调查者“没有使用运输工具”,44.90%的被调查者仅使用“三轮车或摩托车”将农产品运往销地市场;其次,加工、包装、储存、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功能环节的缺乏和相关作业设备的缺乏,大量装卸及搬运等物流作业所带来的繁重劳动消耗及劳动力成本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发展;再次,物流链各环节信息阻塞,缺乏透明和畅通机制,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发生环节脱钩、无谓耽搁的事时有发生;最后,在农产品产地和销地缺乏布局合理的集散市场,在重要交通枢纽地段缺乏省级和市级农产品中转市场。在长沙的马王堆和红星农副产品市场也常有因批发零售混合、内部布局规划不合理及管理缺位等引致的交通拥堵、物流效率低下等事件发生。

3.湖南农产品供应链“四流”网络建设滞后

农产品的快速批量流通,离不开农产品流通的商流网络、物流网络、信息网络和资金流网络的建设。由于前面所提到的农产品供应链系列问题的存在,湖南农产品供应链“四流”网络建设严重滞后。首先,农产品“四流”网络不分;其次是“四流”网络覆盖面太窄;再次是农村信息网络和资金流网络的严重缺位。“四流”网络方面的问题也是农户不得不“自产自消”和“自产自销”的主要原因。因此,构建专业的的供应链“四流”网络是湖南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4.湖南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远距离销售的农产品因为流经环节太多,流通链条太长,各环节层层加码引致的“四流”成本一路攀高;二是近距离“守株待兔”式“自产自销”模式耗费生产者大量劳力和因无法及时销售及科学储存而带来的大量损耗;三是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的落后,特别是多次装卸搬运成本的居高不下;四是物流各环节作业处理不当导致农产品变质损坏程度严重,这令本已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雪上加霜”;五是因农产品产地分散且种植规模小,难以采用现代化的批量流通模式,难以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难以发挥流通资源的集聚和规模效应;六是农产品流通主体的“散、弱、乱”决定了流通效率的低下;七是农产品城市配送业发展落后,“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八是因湖南省大宗、重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较小,数量较少;九是市场培育、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绿色通道”等方面缺乏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崔介何.物流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第四版,15页

[2]刘瑞涵,周云.北京产果品供应链整合运作模式探讨.中国农学通报2010,26(5):29-35

[3] 流通中的“四流”及关系

上一篇:尽力避免工资和通胀可能出现螺旋式上升 下一篇:中国百货店的联营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