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的研发战略

时间:2022-08-10 08:42:59

中国船舶工业的研发战略

摘 要:面对船舶工业的发展困境,依靠知识科技注入来满足市场需求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已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介绍目前造船市场的现状和需求特点,并对中国及国外船舶工业目前研发战略现状进行分析。基于船舶工业研发的特点和中国船舶工业的现状,提出中国船舶工业研发战略的选择方向。

关键词:船舶工业;研发;战略

中图分类号:F426.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052-02

引言

世界造船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有效需求不足,“接单难”将成为各国船舶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争夺有限订单和谋求本国船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只有依靠知识科技的注入,通过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以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这已是每个船舶工业利益体的共识。

一、造船市场的现状和产品需求特点

(一)造船市场的现状

1.造船市场买卖双方(船东与船厂)之间的主动权易位,造船市场已由之前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上一轮船市高潮时,船舶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船企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船舶价格,选择性接单。但由于经济危机影响,新建船舶需求量减少,造船产能上升,使造船市场目前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市场决定权将在买卖双方间易位,船东将具有市场的决定权[1]。

2.船舶原有接单渠道被打破,新的渠道尚在建立中。船舶企业的订单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相对固定部分和自由市场部分。相对固定部分是船舶企业和船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以双方利益和相互信任为基础,获得的订单。船舶企业之前主要是通过与船东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来保证固定部分订单。固定部分的订单是船舶企业的主要订单。但伴随着造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船东在选购船舶时,将会更多的利用市场中卖方之间的竞争,来达到其利益的最大化。这将使船舶企业接单竞争进入战国时代。以技术实力为基础,通过为船东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自由市场竞争中获得订单,将会成为船舶企业订单的主要来源。

(二)造船市场的产品需求特点

1.造船市场在整体过剩的情况下,局部细分市场仍有供不应求的情况。在目前散货船市场需求缩减的情况下,对液化天然气船(LNG)、海工装备、豪华游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呈现出较旺盛的需求。整体市场饱和与细分市场需求旺盛,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造船市场的主要特征[2]。

2.为满足IMO及其他海事组织的要求,对节能环保船舶的需求逐渐上升。日本和欧洲等国积极推动和制定各种海事规范出台,除节能环保的实际需要外,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3]。但随着各种规范的逐步生效,各规范的要求,就变成了造船市场新的需求。

3.船舶整体运营经济性将成为船东的首要关注因素。在不同航运市场情况下,船东对提高船舶运营经济性所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航运市场需求旺盛时期,提高航行速度,增加运输班次是增加经济性的主要方法;但在航运需求萎缩的时期,通过减小油耗,提高船舶自身航行的效率,将成为提高经济性的主要方法。船东提高船舶效能的需求,将会在新建船舶中体现出来。

二、船舶工业的研发战略现状

(一)国外船舶工业的研发战略现状

在船舶工业面临严峻考验的情况下,船舶工业各利益体都在根据目前船舶工业的需求特点和自身实际,确定各自不同的研发战略。

日本的研发战略主要是侧重提高现有船型的经济性和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日本由于面临着中国的巨大竞争挑战,为了尽可能地遏制本国船舶工业向中国的转移,维持现有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同时保持其造船技术的领导地位,在研发的发展战略中侧重于现有产品的差别化、高附加价值化。基于本国目前的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新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提出有利用于自己的应对方法,以此作为开辟新市场,遏制竞争对手的手段[4]。

韩国的研发战略主要是侧重满足细分市场的新需求。韩国在其研发战略别强调在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的市场拓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韩国造船业通过研发先进船型来提高竞争力,积极进行液化天然气船(LNG)、游船、客船、海洋工程领域的拓展。试图以研发新型产品和保持技术独立性来引导市场,避免对市场的被动响应局面,使韩国船舶工业由目前的以产量为中心的竞争方式向以盈利为中心的工业体系过度[4]。

而巴西、菲律宾等新兴造船国家也通过积极吸引外资等手段,促进其成本优势和国外技术优势的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产品技术档次,以期后来居上。

(二)中国船舶工业的研发战略现状

中国在上一轮造船市场高潮时,建造门槛最低、技术难度最小的散货船成为市场需求最大、船价上升最猛、利润水平最高的主流建造船型,这就使得造船企业没有热情去关心高技术船舶的研发。由于企业发展高技术船舶的积极性不高,过于重视短利,高技术领域未保持必须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使船舶技术水平并没有获得与市场规模同幅度的提高。高技术船舶方面只能跟随国外技术的发展,常规船舶方面也仅集中于现有船型的优化,缺乏前瞻性、先导型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概念创新能力与日韩差距明显。

目前,中国船舶工业已经步入双重压力下的转型期。一方面市场需求和新船价格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是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不断加大。在成本上升与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下,船舶工业“接单难”和“盈利难”的问题和矛盾将更加突出,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严峻的市场形势进一步凸显了中国船舶工业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中国现已逐渐认识到此问题,正在推动船舶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船舶工业产品的研发创新。重点是推进新型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舶的研发;深化对国际新规范、新公约的研究,加快安全环保、节约减排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降低油耗、降低排放等关键技术指标上不断研发与创新;适应全球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推进海工装备的研发工作。

三、船舶工业研发战略的特点

造船是一个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的魅力就在于不断用先进的理念来完善自身,研发作为船舶工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有自身发展的特点。

1.船舶工业的研发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击败竞争对手并夺取市场订单为目的。在研发方向选择时,应明确是否能满足市场需要,不能沉溺于技术细节,而忽视了研发的最终目的,使研制出的产品在性能上十分优异,但难以获得稳定的、能够足以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市场份额。

2.船舶工业的研发要有创新性。通过新产品、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或对原有产品进行技术提升和改造,都是之前未进行的、全新的工作。如果不在研发方向、研发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就很难得到超越之前的成果,不可能完成研发的目的。

3.船舶工业的研发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从进行市场调研到完成所开发技术的应用,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这就决定了研发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不能到需要时才开始,那样时间上来不及,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流失。

四、中国船舶工业研发战略的确定

运用知识科技的力量,通过技术研发的方式,解决船舶工业的发展困境,这已是行业的共识。但只有在正确的研发战略指引下,通过人、财、物的合理组织和利用,才能真正将研发的力量发挥出来,使其承担起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船舶工业研发战略的确定,要考虑以下方面:

1.认清现实,准确定位,主动研发。根据研发的目的及达到的效果,可将研发战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利用研发开辟新的领域和市场;第二层是对现有船型或工艺进行完善和优化;第三层是对别人的新技术进行引进和吸收。这三个层次,也可分别概括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追。前面的层次都比后面的层次,更能开拓市场和提升行业的竞争力。但在研发战略制定时,不光要看到不同研发战略层次的高度,更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来考虑和定位。

2.以发展求生存与巩固。一般来讲,行业发展的战略轨迹应是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再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但船舶工业发展的规律表明,这种亦步亦趋的稳健发展方式不能完全满足竞争的需要。每次行业中心转移对市场的蚕食,先进国家的技术优势,使后起造船国家要想摆脱依赖低人力成本和消耗本国资源的发展方式,就必须开辟出自己的技术优势,以非常规的发展方式,求得在船舶工业的生存和巩固自己的现有市场地位。反映在战略上,就是在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要加大自我科技创新的力度,向行业内的新领域或新技术进军。

3.集中力量于可能成为行业领先者的领域。船舶工业研发战略,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船舶工业利益体现有人、财、物等资源的组织和分配形式的确定。这是研发能否真正取得成果的保证环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平均使用,否则容易出现各领域都没有成果的局面。必须着眼于将现有的力量,集中于可能成为行业领先者的细分领域,这也是船舶工业实施研发差异化战略的基本要求。

结束语

在世界经济环境和航运业的影响下,船舶工业的接单和发展都遇到了问题,市场需求有了新特点,面对这些困难,各国都在积极制定研发战略,以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船舶工业的研发是面向市场的研发。只有根据船舶工业研发的特点,在认清自身现实、行业发展现实、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主动应对,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技术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 ERC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经济研究中心.2012年上半年全球新造船市场形势分析[J].广东造船,2012,(4):24-26.

[2] 刘思嘉,王虹斌.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造船业竞争力研究[J].中国造船,2010,(6):212-219

[3] 张长涛.低碳船:日本造船业的新杀手锏[N].中国船舶报,2009-10-14(8).

[4] 张长涛.日韩船舶工业新时期发展战略比较分析[J].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5,(2):40-46.

上一篇:《奔跑吧兄弟》不爱疯玩的明星不是好跑男 下一篇:山洪灾害防御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