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时间:2022-08-10 04:31:00

职业技能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摘 要 新生代农民工是推动整个社会在城市化、现代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与市民化发展的关系探讨,分析了职业技能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何有效完善并不断提升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基本职业技能,包括政府有效的政策制定及农民工个人基本素质的不断完善等几方面措施与手段。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市民化;原因;对策

引 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持续发展与城乡统筹结合发展阶段的出现,农民工群体作为一类具备显著特性与动态结构变化的群体,已经成为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主体,具有异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点,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期市民化的发展。

1、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民工市民化

1.1 新生代农民工。国内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主要集中在社会学领域,杨善华提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新一代的流动的农民工;王春光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表现为时间上的限制,即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进程武功的一类农民工群体;另外还有一些社会学家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标准,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认为在1980年之后出生的一代农民工子女,受社会时展状况与环境状况的影响等,形成的不同的特色,这种不同的特色也是区别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的标志[1]。

1.2 农民工的市民化。农民工的市民化发展主要是指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一些非农产业,进而逐渐演变为市民的整个过程。农民工的市民化发展主要包括农民工的户籍变动、地域的转移以及所从事产业的变化,另外还包括农民工的价值观念、生活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2]。农民工的市民化从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如何有效获取与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与身份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农民工的市民化主要是指通过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及城市化的不断扩大,使更多的农民工在身份、地位、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社会权利等各方面发展转变逐渐市民化的过程,这种市民化的转变过程本质上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化的城市文明的有效转变。

2、职业技能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2.1 推动就业,提高生计资本。随着国家经济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国家实现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以来,整个国内市场的劳动力需求结果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劳动者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状况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出现一定程度的断裂,即“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新生代农民工受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面临着失业的困境。因此如何提高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能与技术,不断更新其知识,提高其职业适应性,能够充分解决国内市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充分就业,进而保证其可持续生计的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有效解决其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自身生计资本的提高,进而促进其长远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掌握程度和层次,才能有效提高其就业频率,增加就业机会,进而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形成稳定的职业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思路,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自身的生计可持续发展。

2.2 增加收入,推动可持续发展。职业技能掌握状况是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立足城市,成功实现自身市民化转型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现阶段,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城乡统筹发展需要重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就意味着掌握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就业能力,更好的实现自身的自主择业与创业,进而增加个体及家庭的收入,推动自身实现生计可持续发展。另外,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职业技能的提高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其立足于城市的能力,推动个体市民化的实现。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职业技能还能推动农民工实现个体自主创业,降低农村与农民的负担,推动农民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3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从自身个体发展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渴望在城市立足,进而实现自身的市民化发展,但很多农民工受自身知识与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有效实现其就业,即便一些已就业的农民工也缺乏有效的工资性保障与个体就业、养老等方面的保障,使得这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失去了其立足城市的资本,甚至部分农民工受现有生存状况的影响而产生偷盗、拐骗等行为,不利于整个城市的发展[3]。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培训的有效开展,促进农民工自身基本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加大农民工就业频率,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实现自身的市民化。

3、如何有效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只有技能的提升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是推动其有效融入城市,实现自身市民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3.1 政策的有效制定与完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职业技能状况与个体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但现阶段,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整体职业程度与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缺乏基本职业技能的农民工被隔绝在城市的发展范畴之外。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加强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强调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这要求政府构建针对农民工的免费职业教育机构与框架,推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以有效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进程。

3.2 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与框架。要系统的构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框架,首先需要不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基本法制环境,要求政府出台相关法律制度来保障农民工享有职业技能培训与教育的权力,政府还可以适当的免除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费用,真正落实优惠政策。其次要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从中国实际发展状况分析,需要政府加强对中等职业院校及一些高级技工院校的支持力度,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比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投资提高基本教学与实习的场地设施标准,不断吸收先进国家及先进地区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另外还需要从教育效果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措施,推动有效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技术工人的产生。最后还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的培养力度,大力培养优秀的工人,有针对性的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技能,推动其市民化的顺利实现。

4、结论

综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是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和重要基础,其深刻的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在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自身市民化的过程中,职业技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充分重视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在实现自身市民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整个社会顺应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需求,进而推动国家实现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婧斐.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缺失与保护[D].吉林大学,2009.

[2]胡江.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与对策――以重庆为例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0(6):123-128.

[3]蔡志刚.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初探[J].理论探索,2010(2):91-93.

上一篇:基于韩国经验的我国影视产品国际化支持路径探... 下一篇:贺州地区景区标识语英译现状分析